編者的話//

#2020
#Uncertain
#Resolute

走過了2019的躁動,2020年開始,社會環境大氣候卻比願想中更加不確定。農曆年後變得更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儼如03年沙士再現甚至較諸沙士的衝擊來得更凶更猛。面對疫境,香港人不安、焦慮、惶恐、憤怒、無力又無奈,百感交集,前所未有。 《就係香港》作為一個以香港為出發點的媒體,過去九個月的變化,令我們一再思考自己的定位和角色。此時此刻,雖然前路是如此不明朗,但我們仍會堅定一貫信念,盡最大努力為讀者繼續發掘香港的故事。

REmap REdraw REconstruct 新舊社區

本期重點專題環繞著香港社區而生。社區(Community)的定義和生態,在戰後數十年來一直在變化。由十九世紀中四環九約構成的維多城亞城,拓展為今日全港九新界離島18區,被重新劃定的不止是地理分界,更是隨著公民意識提升,市民對社區生活的願景和參與,特別是2014年佔中運動之後,「傘落社區」說明了由下而上、在社區深耕細作的重要性。專題中的三個社區,包括了由街道網絡生成的上海街舊區、仍在建設當中的啟德新社區,以及示範了港鐵發展模式的將軍澳日出康城,將當下及未來香港社區的不同形態及問題都清楚展示。無論這些社區是由政府、地產商或是半官方性質的市建局主導,都存在雷同的問題—街道生活消失,以天橋接駁鐵路為主要交通工具;同時間,城市規劃亦讓社區構成變得單一,看起來井然有序,但也令社區缺乏人性感,或失去從前的原生態,居民間的人際網絡也變得疏離,更談不上建立起社區歸屬感。這種由上而下的規劃,顯然跟民間的主流願景有不少差距。去年11月區議會選舉在反修例運動效應下,推翻了傳統建制的優勢;但當選者上任後,無論政治理念如何,想有所作為並延續地區的支持,都必須更著力於由下而上的社區營造和充權,讓居民更投入社區建設和管理。

在以效率和利益掛帥的城市規劃思維下,無怪乎近年有更多創作人從事手繪式社區地圖,也引起公眾更多興趣。這些社區地圖或者不夠如實客觀,反而寄託了創作者的價值取向──貓珊的太平山街區地圖,將香港最早期的華人社區作全景展示,細看下卻是對碩果僅存的唐樓舊建築、老店及街坊情誼的依戀;慧惠筆下的油麻地上海街,則以區內街坊人物作導航,令舊街老舖不止是佈景板而是有血有肉的社區網絡;以水彩畫創作18區地圖的吳嘉敏,將建築保育地標與潮流熱點新舊共融,高樓充斥的城市復安身在樹木和大自然間,讓香港多元密集的特性一覽無遺。她特地為《就係香港》創作的「18區滿天神佛」地圖,將散落於香港不同社區的特色神祇以卡通但人性化的模樣呈現。滿天神佛,總有一個在你住的那一區。

同樣擔任社區守護者角色的,還有你可能經常忽視就在身邊的土地公公婆婆。Respect欄目中呈現了散落在港九離島五個不同社區的土地廟(或稱福德宮),它們各有歷史背景和特色,與社區的互動亦各有異趣。同樣地,Retail內多家小店,身在不同地區,但店主人家都有一份共同的心志:與社區連結互動,也為日益褪色的街道生活提供了另一種讓街坊互動的空間,甚至擔當起「社區大使」,通過不同活動彰顯所在社區的歷史和特色。此際是全球化和網絡的世代,線上愈是主流,線下實體社區卻變得更重要,甚至為線上虛擬社區提供堅實的連結基礎。

REmember REdiscover 新獅子山精神

由小見大,有人才有城市,香港傳奇不止在「借來的時間,借來的空間」的因緣際會,數十年來不同世代人在此拼搏耕耘,才是這個傳奇命脈所在。除了小店,我們還將太子鳳城酒家、油麻地美都餐室和中環蛇王芬飯店三家老字號的故事一併重溫,並邀來新一代創作人Patpatkate以插畫將他們橫跨兩至四代的家族故事呈現。一個城市不斷有新鮮事物出現固然可喜,但一個能夠容得下老店的城市,才更見動人。老店是一個特殊空間,用時間積聚,用人情煉就,但這九個月來的市道低迷,令不少店家都面對前未有的難關,太子鳳城在2019年除夕最後一天營業,美都餐室在2020年1月在安靜中度過70歲,而面前是未知數;來到第四代的蛇王芬,則首次在中環以外地區擴展二線分店。無論是哪一種選擇,老店人情在獅子山下的傳誦故事當中,不能或缺。

由戰後以來,獅子山一直象徵著香港人的精神。即使來到今天,獅子山對於香港人來說並未變成僵化圖騰,既是可以日常信步而至的行山勝地,在每一次歷史關鍵時刻,總有人會借獅子山去演繹當下的時代精神,讓它永不過時。Time moves mountains stay這句話,用在由堅硬花崗石堆成的獅子山上,說明了地質的奇妙,更在轉折大時代裡為人心提供了寄託。Remember專題內編集了由19世紀中至今不同世代的「獅子山下」珍貴影像,還有管偉邦和Zoie Lam兩位不同背景創作人對獅子山的重新演繹,我們也邀請了去年曾參與《就係香港》實習工作、刻下身在英國卻心繫香港的設計學生Svenja Tong,用插畫分享00後新一代對獅子山的情感。

REveal REcall REread 悲觀積極

苦中作樂,努力日常,是2020年獅子山新精神一部分。香港人向來擅長在悲觀現實中積極自強。Reveal中八位受訪者的面貌雖被口罩遮蓋,疫境中各有體會,但無奈不安中卻始終懂得珍惜和寄望,生命值並未被病毒擊倒。當我們回顧香港由1894年鼠疫以至2003年沙士的經驗時,從疫症中學習成長的意志,其實別無二致。如果說天道無親,病毒無差別,疫境中的自強和互助,才能讓人對前景懷著希望。書中最後一部分既有本地著名作家馬家輝分享他如何閱讀香港,還轉載了作者在一至二月期間重讀卡繆《瘟疫》的系列長文。存在主義者卡繆說,「能夠對抗瘟疫的,就是正直。」當存活的現實條件不再理所當然時,精神價值就更顯珍貴。

因為疫情,2020春季號比原定的春分出版日稍為延遲,希望讀者體諒,同時也會喜歡這一期換上的新衣。有人說,香港已回不去從前了。是的,從前獅子山下的發迹神話,無盡的物質繁華,理所當然的自由空氣,或者不再一樣。但當我們抖擻精神,也許會發現,抱著平常心和同理心對事對人,才是面對各樣變化和挑戰的關鍵。是獅子山精神也好,是香港核心價值也好,此時此刻都正在重新定義,重新塑造。只要精神不死,香港和香港人的故事,還未完結。


︎更多內容:《就係香港》2020春季號專頁
Let’s Read HK Together,按此立刻訂購!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