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刊專題及附冊
#附冊 #bind-in feature
度身訂造故事和內容,
加上別出心裁的攝影、視覺設計和排版,
以Being Hong Kong《就係香港》季刊內的專題或附冊方式發放,
呈現品牌、企業或機構的信息及核心價值。
出版製作
#刊物 #印刷 #Storytelling
配合品牌 / 企業機構的特別項目或發展里程碑,
了解目標對像的興趣,
度身訂造文字、攝影、美術設計、排版、印刷,
生動地傳播品牌信息。
網上推廣
#Facebook #Instagram
內容角度對準目標受眾,
以專業的文字和影像,
推廣活動和提升品牌知名度,
並吸納為客戶或品牌的追隨者。
以專業的文字和影像,
推廣活動和提升品牌知名度,
並吸納為客戶或品牌的追隨者。
聯絡查詢
2021
《Revive Tai O 新生大澳》
Bind-in feature/文字/編輯/攝影
合作夥伴:大澳文物酒店
《就係香港2021春季號》專題, 16pp
《Revive Tai O 新生大澳》
Bind-in feature/文字/編輯/攝影
合作夥伴:大澳文物酒店
《就係香港2021春季號》專題, 16pp





透過兩位大澳文物酒店的年輕實習生故事,帶出酒店如何積極在有著傳統水鄉面貌的大澳社區和區內外的年輕一代之間作為橋樑,參與社區的活化更生。





鰂魚涌自1880年代至1970年代之間,因為太古糖廠和船塢而發展為港島最大規模工業區。當糖廠和船塢關閉後,鰂魚涌在過去五十年又經歷了什麼,蛻變成港島另一個主要綜合性商業中心?
2019
《就係香港2020秋季號》專題, 34pp
《REcreate 三角碼頭》
Bind-in feature/文字/編輯/攝影
合作夥伴:Rosewood HK 《就係香港2020秋季號》專題, 34pp





連結歷史和社區故事,結合當代創作人的藝術創意,用創意為舊社區注入新活力。
2019
Bind-in feature/文字/編輯/攝影
合作夥伴:Taikoo Place Artistree
《就係香港2019春季號》專題, 24pp
《Art is Community》
Bind-in feature/文字/編輯/攝影
合作夥伴:Taikoo Place Artistree
《就係香港2019春季號》專題, 24pp







專題與當期雜誌主題Art is Well Being 互動,從不同的人物故事出發,展示太古坊如何用藝術帶動商業及工作社區環境能量的願景和方向。
以介紹「花旦王」芳艷芬和她在衣著打扮上的特色和品味作開首,宣傳在香港電影資料館上映的18部芳艷芬經典電影作品,並點出當時50年代黑白電影帶有正面訊息的特色,誘導讀者透過舊電影認識當年的文化和社會風氣。
→ Facebook 全文











圖片提供:香港電影資料館










介紹企業於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期間在社區不同地方引入的藝術作品,除了肯定背後的創作理念,也勾勒出這些作品作為公共藝術如何和周遭的人和環境互動,為城市裡的人創造更多對話的可能性,重拾生活的質感和美感。
→ Facebook 全文
→ Instagram 全文
→ Facebook 全文
→ Instagram 全文










聚焦展覽中中國最重要的近代藝術家之一朱屺瞻作品的特色:有別於大眾對水墨畫一般的認知,取材自生活日常的題材和大膽採用橘橙與碧藍、艷紅與青綠等強烈對比色。此外,亦娓娓道出朱屺瞻和黃貴權醫生的一段情誼,帶出展品背後的故事,引起讀者對展覽的興趣。
→ Instagram 全文
























自1953年挪威傳教士司務道(Annie Skau Berntsen, 1911-1992) 在調景嶺開創靈實肺病療養院,70年間,這一片原來偏遠荒蕪之地,已發展成為一個居住了數十萬人的將軍澳新市鎮; 而基督教靈實協會的服務,也由原來照顧難民和肺結核病人,一路擴充至兒童、長者,到後來,甚至延伸到社區乃至社會的層面,從城市規劃、交通網絡及房屋設計等作出倡議, 令將軍澳及西貢朝著健康城市的方向邁進。
回溯靈實70年來走過的路,也在回望香港過去70年間在醫療、社會服務以至城市的整體發展。靈實不但與西貢及將軍澳社區一體,亦與香港社群一體,在不同年代,不同範疇,用不同方式去事奉有需要的人, 並關顧到社會的整體福祉。
在這本書中,不但將靈實過去70年的發展,放在將軍澳和香港整體的歷史脈絡中,讓人看到靈實與香港互動共生的密切關係,又用插畫故事回顧了司務道一生的奉獻精神,同時也有來自靈實團隊的分享和展望,體現出靈實「尊重生命,改變生命」的文化,對生命的未來,投以美好的期盼。











由中電最大的股東嘉道理家族的米高嘉道理爵士和兒子斐歷嘉道理的對談開始,到回顧120年來中電的發展里程,細說中電如何和香港緊扣相連地成長。除此之外,亦藉著中電裡不同崗位的員工和社區持份者的故事,傅遞企業與人同行的精神和對未來的願景。









把焦點放在古今中外畫作中的動物,勾勒出這些動物和創作者之間的情感故事,例如Andy Warhol和他的25隻貓、本地畫家李香蘭和唐狗以撒。這些故事除為藝術作品多添了溫度,亦傳遞與動物共融的訊息。另外,也帶大家走出藝術館,介紹社區裡不同藝術作品,透過不同的觀看方式拉近人和藝術的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