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2025
The Future Vintage
#就係香港 #BeingHongKong #香港藝術家 #藝術展覽 #集體回憶 #公共屋邨 #香港社區 #香港舊物 #JPSGallery #TheFutureVintageStore #peepxher #peep #her #jpsgallery
#就係香港 #BeingHongKong #香港藝術家 #藝術展覽 #集體回憶 #公共屋邨 #香港社區 #香港舊物 #JPSGallery #TheFutureVintageStore #peepxher #peep #her #jpsgallery


好天晾衫,黑雨都要晾衫。但身處在香港這個時空,洗衫和晾衫這種日常生活所需,有沒有與別不同的意義?
香港居住空間細小,室內空氣不夠流通,為了乾衣,從前的人除了把洗好的衣物掛在家裡晾乾,也會掛在屋外的走廊、樓梯、天台等的公共空間。在八十年代之前,一枝枝掛滿衣服伸出屋外的晾衫竹,隨風飄揚,更形成本地公共屋邨獨有的社區風景一種。


後來,晾衫的方式改變了,不再使用帶點危險性的竹竿,大部分公屋都不再容許居民在公眾地方曬衫,但狹小的家居空間依然不變,甚至變得更小。除了洗衣機,不少家庭都會改用乾衣機代替晾衫,也有人選擇交給洗衣店或在自助洗衣站處理。
當公共空間晾衫的情景漸漸少見,這個景象,卻一直留在不少香港人的記憶當中。由土生土長的90後藝術家 Peep @peep_projects ,聯乘本地時裝品牌HER @_her.official_ ,而創作的「laundry room」,將唐樓式的畫廊空間,營造成一個生活體驗場,當中掛起多條晾衣繩,夾住洗好但未乾透的女性服裝,不但令人想像當代女生的活潑形象,亦叫人記憶起社區公共空間的晾衫場景。




展覽也再現了一些以她個人成長經歷為靈感的「兒時情景」——Peep記憶中的士多,有好動的貓店長駐守,除了售賣各款小食,也是居民另一個社交地點。木摺檯上放著的「魚蝦蟹」用具,和瓷製的碗碟、豉油瓶、筷子,都展示出舊式士多作為社區生活不能或缺的小店外,也是居民娛樂和聚餐的地方。
在這個不斷演變的都市中,舊日的生活記憶,人和地方,乃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不斷被沖擦、淡化。如何能將被淘汰的舊物,變成有著另一種價值的Vintage,不只在於物件本身的特色或美感,更在於人們如何去看待時間和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