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2025

Relive, 長衫再造
#BeingHongKong #就係香港 #香港製造 #Madeinhongkong #香港時裝 #香港製造業 #客家人 #水上人 #校服 #長衫 #港式西裝 #老店 #洋服店 #裁縫 #深水埗 #棚仔 #布藝市場 #服裝指導 #美術指導 #金鐘海富中心 #西裝 #SavileRow





在華麗的長衫背後,裁縫的故事,卻半點都不華麗。


六七十年代,香港步入經濟起飛的現代都會之路,無論是職業女性或家庭主婦,年輕女孩或者成熟婦女,總會穿著剪裁合度的長衫。荷李活電影如《蘇絲黃的世界》等,片中女主角亦大都穿上貼身長衫,令長衫成為了「香港就是東方」Oriental is HK 的經典icon。

但自七八十年代開始,社會愈來愈西化,長衫亦由大眾衣著變成了少數人的選擇。到了千禧年,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在張叔平的美術及服裝指導 下,活在六十年代的女主角蘇麗珍(張曼玉飾演),在戲中換上了超過20件不同花款的長衫,華麗的長衫再度成為焦點。





現實中,不少本地長衫師傅,都是憑著一門從少年便開始學習的手藝,從上海或內地其他地方,在四五十年代後輾轉來到香港,日間在裁床上密密的縫,晚上則睡在裁床下的木板之上,經年如是,能力好的變成了師傅,但仍然是一張裁床、一枱衣車伴著直至老去。

封有才師傅在1957年跟隨叔叔來港,成為最後一批在戰後由上海遷移到香港的「紅幫師傅」,也見證了數十年來長衫由主流打分變成小眾選擇的歷史階段。八十年代訂造長衫的生意如江河日下,封師傅亦轉戰日本工作。回港後,去了教中學生做長衫,同期亦替一些服裝店做外發,在九龍城一個舊式場內自設小型工場,繼續做衫至今。像封師傅般把工場開在舊區不起眼小商場內的,並不是少數,即使曾為張曼玉縫製《花樣年華》旗袍的殷萬家師傅,退休前也一直棲身在佐敦寶靈商場一個小舖位內。






2017年,香港中式長衫及裙褂製作技藝,納入首批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香港長衫協會亦致力將老一代師傅的傳統手藝傳揚下去。夏季號《就係香港》專訪了12歲便開始學習做長衫裁縫的封有才師傅,深入了解長衫技藝傳統,同時重溫香港戰後的移民文化,如何形塑時尚服裝的潮流,還有新一代藝術家如何由拾棉絮、織布開始,再結合長衫工藝,進行創作,為衣服加添了地方、人文和藝術的色彩。

訂閱夏季號:https://bit.ly/bhksummer25
四期訂閱:https://bit.ly/BHK2025
網店訂閱,隨書附送:【就係香港 X 又一山人 X 羅氏針織工作室】當下 (過去/未來) 書簽一個

圖1 浸會大學圖書館提供
圖2 由The Frank Fishchbeck Collection提供
圖6-8 由Cabby Wong提供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