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reate/ Neighbourhood

「尋寶」文具店:一盤生意,以情為本

02/07/2018

就係媒體編輯室樓下,是間媲美叮噹百寶袋的文具店。幾個月來,無論是日常運作還是製作樣書,都救了編輯好幾命。

信業文具中心雖不至座落在鬧市中,每次到訪卻人來人往,絡繹不絕。以事務用品為主,店內井井有條,款式由懷舊到新𩓙,對附近的寫字樓辦公室來說就是方便。

創辦人鄭先生今年作了一個重大的決定──結束營業經營28載的家族生意。「退休後若要用文具,終於都要幫襯別人的文具店了!」他打趣道。

文具淵源 三父子的故事

全盛時期,爸爸,哥哥和弟弟,一人主理一間文具店。

小時候,我和哥哥一起到爸爸在尖沙咀某唐樓之樓梯底的文具檔口幫忙。

鄭先生的父檔大約1954年開始運作,哥哥由6歲起便開始替爸爸看檔,都已是64年前的事了。

相信在不少人的求學年代,文具舖都會是令人流漣忘返的好地方。因父親經營文具賣買的緣故,兩兄弟長年累月浸淫在一片林林總總的文具森林中,從此種下了不解之緣。隨著歲月,兩兄弟漸漸長大。哥哥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見地,把爸爸的文具檔由賣買學生物品為主導轉型為售賣事務用品。轉型後,檔口吸納更多不同客群,生意漸漸好起來。幾年後,由小檔搬至原區小店,繼而搬大舖,最後更買下舖位,運作至今。

終於,一直在哥哥和爸爸店舖幫手的鄭先生於1990年,3字出頭的時候,正式在中環獨立創業,創立了信業文具中心。


人人來「尋寶」的文具店

爸爸未開文具檔前是一名苦力。他常常說工字不出頭,最好都是有自己的生意。

鄭先生邊回想邊說。

自小受爸爸和哥哥影響,鄭先生也深信有盤生意總好過出外打工這道理。離開父蔭,自立門戶,鄭先生汲取多年經驗,對時下一切事務文具用品瞭如指掌,由揀貨、入貨、存貨,至上貨、賣買、收銀結算的各個程序,都有獨家心得。


相信這些都是經驗和觀察吧。鄭先生小時候不會逛別的文具店,長大後做了老闆倒是會四處參考,學習及仿效別人的好,反觀自家店的不足。參考別家會進口怎麼樣的貨品、如何定價、鋪設、擺貨等。甚至到外國旅行時,也會故意到文具店參觀,欣賞和感受當地文具店的特色。

「論款式和貨物擺放的密集程度,香港還是首屈一指。 」香港人就是擅長利用每寸尺土。

事務文具主導的信業,貨品以「齊全」見稱,相信所有到訪過的人都同意吧。鄭先生對種類、款式和質素尤其著重。店內的貨物除了種類繁多,大部分貨物有不下十餘種款式、不同大小、不同顏色供顧客選擇。光是釘書機,眼見都有超過20多款了。同時,基本上一切常見與不常見的辦公室所需文具和工具都能在這裡找到。林林總總的原子印,各式各樣的標記牌、標籤貼紙,不同型號的計算機,過百款不同物料、設計和大小的文件夾,碎紙機、過膠機、切紙閘刀,信業文具中心都一一有售。

但除了以上實用品,來信業「尋寶」的人也不少(當然也包括本公司同事)。懷舊設計的老式相簿,從日本進口的鎅刀套裝,顏色只此一家的乒乓球……罕見又具收藏價值的文具,並不是高級文青書店專利呢。




流失資深員工 退休的最大原因

文具店這回事很神奇。成天在身邊時總是不痛不癢,到哪一天知道要失去了,卻驚覺它一直以來的重要地位:以後沒了它,怎麼辦?

2017年,信業文具中心經歷了一件開業以來的大事──資深員工相繼離職。「這絕不是因為僱傭關係出了問題。他們都有各自的理由,都是無可挽留的。只能說,剛好都發生在我身上。」鄭先生露出無奈的笑容。


一位員工因家庭原因要出國移民,一位不幸身患重病過身了;一位較年輕的要自立門戶,另一位就因同事的相繼離職而提早退休了。這裡所說的資深員工,都已經在這裡工作9至26年不等。信業文具的舖位面積相當,有兩層,貨物種類和數量繁多,一下子流失了多名熟手員工,的確打理得吃力。鄭先生又說,流失了的員工不是隨便找個人便能替代,現時請人很難;就算成功請到合適人選,培訓卻要花費大量時間和心機。

本來想多做5至10年才退休的,可是人手一下子缺少了這麼多,真的沒辦法。

嗯,2018年7月30日後,中環又少了一間老店了。


生意   以「情」為本

問鄭先生作出榮休這決定有何感想,他直言:「就是有點依依不捨了吧。」

在中上環這邊開業接近30年之久,鄭先生說,有很多熟客,就算未必知道他們的名字,也會認得他們的樣子,像是老朋友的樣子。熟客們聽到信業文具將要結業的消息,都紛紛走到舖來說不捨。有些熟客更光顧了二十年之多。

許多熟客都說,他日我們結業後,不知要在哪找到像我們般齊全的文具店了。

這些年來,除了街坊,建立深厚情感的,還有供應商。「在這28年來,我們和供應商建立了很深厚的關係,哪些產品夠的優質、哪些值得入手,我們都有了默契。他日我們結業,和供應商的來往也會跟著停止,真的有點不捨。」

不得不提的,當然是並肩作戰的員工了。雖然流失了大部分資深員工,留下來的,與新加入的,始終都有感情。


我都希望能把他們照顧好,但如今只剩兩名資深員工,真的不足以支持整間店舖的運作。假若再聘請一班新人來培訓,要花一段十分長的時間,倒不如在金錢上補償更多給他們。

一盤生意經營到底,還是人情啊。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