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的香港地圖上,仍可見到當時的香港國際機場啟德座落在九龍灣畔,毗鄰的紅磡仍然是一個船塢,而由界限街以北和九龍群山以南之間的地帶,即現時的觀塘區、黃大仙區、界限街以北的九龍城區(即九龍城、九龍塘、啟德等地)和深水埗區(但不包括昂船洲)等地區,仍然被稱為「新九龍」。這個早被人遺忘的名字,其實是1937年時殖民政府為了增闢市區用地而特意向中國租借,為了區別原來界限街以南的「舊九龍」,於是命名為「新九龍」。但在1968年後,政府將港島區、新舊九龍等地方重新劃為10區,新舊九龍的區分也日漸消失。

區域的重新劃分代表了城市規劃和管理方式的轉變。在1980年代後,隨著代議政制出現,香港被劃分為18區,也影響了人們的社區意識和歸屬感。舊地圖讓人看到城市不斷的變化,卻也看到那些不變的部分:將新九龍與新界天然地分隔開來,包括獅子山、煙燉山(即筆架山)、雞胸山、慈雲山、觀音山、大老山、鑽石山、斧山、象山、飛鵝山等的九龍群山,連綿的山脊線,到了今日仍然是香港最重要的風景和地標之一。

即將出版的就係香港春季號既有#Rediscover獅子山150年來的珍貴影像故事,以及#Revisit #Rethink #Recreate啟德社區專題外,在網上訂購除了有折扣優惠,更隨書送上這張1967年的香港地圖明信片。

(藏品由John Wu提供)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