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2025

人人都有一棵My Tree?
#就係香港 #BeingHongKong #香港古樹 #公共屋邨 #屋邨大樹 #香港古樹名木 #愛民邨 #華富邨 #彩虹邨 #細葉榕 #石牆樹




10號颶風飄走了,這個城市亦一如往常,以極速和高效率恢復正常。不過有些事物仍然無法復常,例如那些敵不過暴風雨而倒下的古樹。


每次颱風,城市或郊區都會出現大量樹木倒塌。今次政府部門迄今亦收到超過700宗塌樹報告。倒樹帶來一定的危險性,除了會否導致意外傷亡,市民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因為塌樹而封閉或阻擋的道路,何時能清理開通。但在你生活的社區內,又可有一棵像愛民邨內被樺加沙吹至連根拔起的老樹,讓你不捨?




豎立於愛民邨保民樓和禮民樓之間的印度橡樹,樹齡近50年,在愛民邨於1974-75年落成當時便種下,至今長至高近八層樓,曾經伴隨著不少人成長,日常亦有很多居民會在大樹下休憩聚腳。得悉大樹倒塌,有居民在社交平台回憶大樹陪伴自己成長的種種記憶,希望能夠「成功搶救」;也有街坊表示雖然大樹從前經常有樹枝落下,但可以遮蔭。




傳統鄉村內,除了風水林,村口大多會有一棵密茂的大樹,村民亦往往在樹蔭下立起土地神龕,祈望神衹與大樹一起守護村子平安。隨著戰後香港急速城市化,公共屋邨成為大部分市民的生活空間,「村民」變成「邨民」。但不少在戰後五十至七十年代落成的公共屋邨,大部分在規劃時都會在邨內公共空間種植大樹,愛民邨並不是唯一的例子,像華富邨、彩虹邨、瀝源邨、福來邨等現存有超過50年歷史的舊式屋邨,「邨口」都有古樹遮蔭,成為屋邨地標之一。房委會更將秀茂坪邨內20米高的合歡樹、屯門大興邨內的印度榕(印度橡樹)以及彩虹邨內的高山榕列入古樹名木名單內。

即使在港九市區,部分地區亦有一些迄立半世紀甚至更久的古樹,石牆樹更成為山多地平少的港島特色之一,為高樓密集的市區環境帶來不少古意和綠意,提供了一個更接近大自然的氛圍,也有助淨化空氣。然而香港城市空間的高密度,往往亦限制了古樹的根部或樹椏枝葉向四周延伸,後來落成的屋邨、私人屋苑及市區環境,為了「 節省空間」,更傾會選擇一些不會向橫伸展,或者像榕樹般長出大量氣根的樹種,不會長得很高也不會長成濃密的樹蔭;而當舊屋邨清拆重建後,原有樹木亦多不會被保留,更令那些有數十年或以上歷史、經歷各種風風雨雨而依然不變的大樹讓人珍惜。





以香港的地理和氣候環境,每年都難免有颱台和暴雨。天災難免,颶風樺加沙帶來的破壞,也比較數年前的山竹或天鴿要輕一點點(2018年山竹已吹倒了多個屋邨長了數十年的大樹)。颶風過後,在感謝消防和食環人員徹夜努力清除倒樹之際,或者也可以更留意我們身邊的樹木。無論是古樹大樹或花樹,即使不是什麼「名樹名木」,只要有人關心,它們都可以像《小王子》童話中的玫瑰花般,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

在你身邊,又可有一棵大樹,可以成為Your Tree ,得到更多的關注和連繫?如果每個人都有一棵他/她心目中的My Tree?這個城市的質素,又可會有點不一樣?

(圖7-10分別為愛民邨、彩虹邨、華富邨和祖堯邨資料圖片)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