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0/2025
City of Granite 花崗之城
#BeingHongKong #就係香港 #2025就係香港秋季號 #造城香港 #GeoHongKong
#HongKongStoneAge #BarrenRock #香港山城 #香港地質 #香港建築 #花崗之城 #尖沙咀鐘樓 #大潭水塘 #高街鬼屋 #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 #南九龍裁判法院 #咖啡園墳場 #跑馬地 #青山佛教義學校 #屯門 #聖公會基愛堂 #李鄭屋邨 #嘉多利山 #何文田
#BeingHongKong #就係香港 #2025就係香港秋季號 #造城香港 #GeoHongKong #HongKongStoneAge #BarrenRock #香港山城 #香港地質 #香港建築 #花崗之城 #尖沙咀鐘樓 #大潭水塘 #高街鬼屋 #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 #南九龍裁判法院 #咖啡園墳場 #跑馬地 #青山佛教義學校 #屯門 #聖公會基愛堂 #李鄭屋邨 #嘉多利山 #何文田

石頭的生命,比城市和人都要長久。當後來的人見到這些花崗石造的香港建築時,又會記起一個怎樣的香港?


1841年英國人初來香港時,已觀察到香港東邊沿岸地區不但滿佈了優質的花崗石(Granite),且有多條村落有採石活動進行。爾後,不但是房屋或各類基建,如防波堤、護土牆、道路、輸水管、碼頭、法院、兵營、監獄、醫院、鐘樓、燈塔等等,維多利亞城內外陸陸續續出現無數的地標建築,乃至部分華人傳統廟宇,都用上採自香港本地的優質花崗石去建造。當時香港,既是一個貿易商港,同時亦是一座「花崗之城」。


但其實在更早之前,大量客家石匠已在香港開採花崗石,形成多處包括四山如茶果嶺和鯉魚門等以採石為生的村落。十九世紀時香港的花崗石已出口至內地和世界各地。


二十世紀初,當便宜快捷的混凝土開始引入,取代花崗石成為本地最常用的建築材料,甚至出現了近年廣受注目的「粗獷主義」建築,戰後又有不少前殖民地建築物清拆重建成為現代化高樓,但環顧今日香港各區,依然保留了在各個年代由花崗石建成的建築物,它們各有功能,也流露出不同的建築風格,相同的是,雖然經歷了百多二百年風霜,但穩固的特質,依舊不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