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0/2024

環島一周,看香港海岸線72變

#香港島環島徑挑戰 #港島環島徑#海濱公園 #香港島 #香港行山 #香港風景 #香港山野 #香港歷史 #香港小店 #香港攝影 #環境保育 #郊野 #城市步行 #可持續發展#金鐘添馬公園 # #鐘聲泳棚 #摩星嶺 #瀑布灣 #華富邨 #南灣 #赤柱 #石澳 #鶴咀燈塔 #柴灣 #哥連臣角 #鯉魚門 #筲箕灣 #海防博物館 #避風塘

環繞港島一遍,邊行邊看,看香港海岸線72變。


站在金鐘添馬公園,徜徉於大片草地上,感受百多年間港島北海岸線經歷多次填海,維港變得越來越窄而換來的城市現代化景觀。來到西環鐘聲泳棚,除了多年來不畏波濤暗湧下水暢泳的街坊,這一段海岸線卻罕有地保持著原始的模樣。若登上鄰近的摩星嶺,天氣清朗時不但可以觀賞到本港其中一處最美的日落,也可以重溫在海岸崖邊居高臨下的炮台所遺留下來的戰爭痕迹。

除了摩星嶺和沙灣,來到港島西南岸的華富邨,同樣座擁壯麗的海景日落。除了公共屋邨的經典設計外,早於1840年代便被遠航而來的英人以圖文記錄下來的瀑布灣,至今依然是南區海邊最值得到訪的景點之一——瀑布雖然規模不大,雨季以外的時節水量亦不澎湃,然而聳立於瀑布上方的巨型樓盤貝沙灣,卻形成了一種城市與大自然最奇詭的對比,相信只有香港才會出現這樣的奇景。


再往南走,包括深水灣、淺水灣、中灣及南灣多個海灘,早在二十世紀初便被形容為東方Riviera,沙灘風情在百年前的遊客眼中,媲美法國及意大利南部之餘,每一個也各有特色:深水灣不但有高爾夫球場,還可以遠眺南朗山上海洋公園的過山車。淺水灣的優雅華麗在一整排望海的高樓住宅中自不待言,沙灘上卻又豎立起造型奇特的觀音和天后,神仙群像更教人想起早已消失的虎豹別墅萬金油花園。再走遠走偏一點,旁邊的中灣和南灣,不但比深、淺水灣氣氛更寧靜,望出去雖然是同一片海,近岸是包括頭洲的多個小小島,遠處則是南丫島,讓人看到平日少見的島嶼面貌。




過了舂坎角,便抵赤柱。赤柱在香港開埠早期曾是本港人口最多的社區之一,是漁村也是軍事據點,戰後逐漸變成自成一角的低密度住宅區和旅遊勝地,海邊不但雲集各類異國情調的餐廳酒吧,還座落了美利樓和卜公碼頭兩幢因為城市發展而要由中區搬遷至此重置的歷史建築,讓人見證了何謂「香港式的保育」。至於石澳,登上龍脊俯瞰山下開揚壯麗的景觀,固然聞名遐邇,但沿著石澳道和大浪灣道而行,不同的高度,自有不同的角度——位於龍脊山腳、有逾90年歷史卻甚少人有機會入內的鄉村俱樂部英式建築,乃至遠處鶴咀半島被列入古蹟的歷史燈塔,都收入眼底,而海岸線的先後遠近,層次儼然可見。



往東過了大浪灣,便見哥連臣角炮台的遺址。桀驁未馴的海岸,長年被駭浪驚濤拍打著,令炮台變成了熱門的「打卡大電視」。旁邊迎向草堆灣的懸崖,看起來自是驚心,讓人更訝異的是,削壁竟成為攀石愛好者勝地。但當你轉過頭一看,對岸的將軍澳工業區及新市鎮竟如斯接近。兩岸彷彿變成了兩個平行時空的世界,哥連臣角這邊停留在十九世紀,1876年落成的黑角頭燈塔依然健在;而將軍澳那邊卻早已步入千禧世界,蓋起了大大座的現代商場和蛋糕樓。

離開柴灣,登上西灣山上的海防博物館,大概是觀測維港最東入口的鯉魚門,以及港九兩岸最近距離的最好位置,下望則是早已改頭換臉的漁村——天然海岸形成了一個凹入的筲箕狀,令筲箕灣避風塘曾經是港島北岸最大型的漁村。但自1960年代末開始填海,避風塘範圍大大縮減,今日要回溯漁村印記,只有依據早已離岸的天后廟、岸邊的魚市場和少量殘存的船廠。



香港各式各樣的奇觀,就是在如此壓縮的時間和空間內形成,海岸線的變化亦不例外。由Parks and Trails、TrailWatch和Designing Hong Kong 共同創辦的「環島徑挑戰」(Coastal Trail Challenge) 活動,將港島海岸線分成八個路段(維港東段、維港西段、摩星嶺段、香港仔段、南區沙灘段、大潭自然段、龍脊段和柴灣段),讓參加者重新認識各個路段的大自然特色及歷史地標。休閒組別的參加者只需下載TrailWatch Event應用程式報名,便可按照自己的時間及節奏,探索港島環島徑任何一段、數段或全部八段。每完成一個路段,即可在活動完結後獲得以各個路段地標為主題的紀念襟章一個。




香港島環島徑挑戰2024/25 @hkcoastaltrailchallenge
報名日期: 2024年10月10日至12月31日
活動日期: 2024年11月11日至2025年1月5日
查詢網址:coastaltrailchallenge.hk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