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2025

大埔,這樣的鐵路社區
#就係香港 #BeingHongKong #香港交通 #香港社區 #港鐵 #九廣鐵路 #地鐵站 #大埔墟 #大埔 #大埔滘 #太和 #太和邨 #新市鎮 #鐵路發展 #鐵路博物館 #太和市 #富善街 #廣福邨 #北環線




要數鐵路氣息最重的香港社區,大埔肯定榜上有名——從往昔到今天,大埔先後有過四個列車站,又擁有本地唯一的鐵路博物館,近年更增設了一個「林村河站」。

「林村河站」實際上是一節退役的「烏蠅頭」東鐵列車車廂,座落於林村河畔、東昌街社區會堂前方的路邊。舊列車的車門、座椅、扶手及牆板都被保存下來,且變成河邊的休憩設施,乃是大埔民政事務處的地區小型工程設施之一,不但成為近年打卡-able的避雨亭,也因為鄰近廣福邨,不時會見到街坊在「車廂」內睇報紙,也有踩單車的人經過時坐下來休息,用另一種方式發揮了大埔的「鐵路氣息」。

但說到真正的列車站,自1910年九廣鐵路英段全線通車後,大埔至今先後有過四個列車站,分別為已清拆重建的大埔滘站、化身為鐵路博物館的舊大埔墟站、位於新達廣場外的現大埔墟站,以及罕有地以屋邨命名的太和站。





大埔能成為「鐵路社區」,卻並非偶然。早在1672年,大埔已經形成熱鬧的墟市(現大埔舊墟),1892年又多一個更大規模的太和市(現大埔墟),滙聚了區內以至新界東部的商業活動。地理上,大埔南邊有沙田,北邊有粉嶺和上水,東邊則是吐露港灣,水路交通便利,亦是本地早期主要的漁民社區之一。九廣鐵路英段開通時,只有大埔一區獨得兩站——大埔(滘)及大埔墟,這兩個站也因應附近的設施有別,而有著截然不同的定位。

九廣鐵路開通初期,因為大埔滘站位於吐露港海邊,車站附近更設有大埔滘鐵路碼頭,提供街渡讓市民前往新界東北、西貢北,或更遠的大鵬灣,是當時主要的水陸轉乘樞紐,亦是蒸汽火車的加水站。大埔墟站則位於市中心位置,車站旁邊便是大埔墟(即太和市),人流如鯽,是整個大埔最興旺的地帶。

上述這兩個車站,在八十年代時都隨著城市發展和電氣化列車的出現而改頭換面。今天的大埔滘站已不復見,七十年代建成的馬料水碼頭分薄了街渡的客源,鐵路發展也令水路運輸漸漸式微,加上電氣化列車在1982年開始投入服務,不必再替火車中途添水,大埔滘站亦失去從前的功能,並在1983年停用。車站在九十年代清拆並改建為鐵路職員宿舍「策誠軒」,在2020年起則變成過渡性房屋。



至於大埔墟站的命運,卻與大埔滘站有著天壤之別。由舊址搬遷至現在位置的原因,與大埔滘站正好相反,並非因為人流太少,反而是因為太和市附近的樓宇密集,難再騰出空間進行電氣化列車工程,列車架空電纜也無法穿插在大埔墟的上方。

搬站之後,舊大埔墟站被列入法定古蹟,並改建成鐵路博物館,車站周邊原有的墟市特色也得以保留下來。前身為太和市的富善街街市依然營運中,早上繁忙時段更擠得水洩不通,舊時的28間瓦屋商舖雖早已重建成唐樓,但直線型的街道格局依舊,攤檔老闆會把貨物陳列到店門口,任君挑選。貨品種類蓋涵乾、濕貨,肉類蔬菜、衫褲鞋襪、元寶蠟燭、鮑參海味.....通通都能在富善街購到。建於1892年的文武二帝廟亦隱身在富善街內,法定歷史建築的門口往往停泊了電單車和單車,周圍則被街市檔主的叫賣聲和「一抽二掕」的人群簇擁,算不算是物理上的「大隱隱於市」?


大埔雖屬七十年代發展的新市鎮,但大埔墟一帶依然保留著傳統街區特色,尤其富善街和四里一帶,住宅建築仍是以舊式唐/洋樓為主,保持上居下舖的格局,商舖眾多,人流不斷。外圍則慢慢發展出多個公共屋邨和屋苑,如廣福邨、富善邨、大元邨等。而在多條公共屋邨之中,太和邨更擁有專屬的車站。

在香港,公共屋邨與鐵路共生的例子,太和邨並非唯一(例如還有彩虹和樂富),但太和站的特別之處,在於車站上便是公屋,而兩個出口都接駁到太和商場——太和商場以鐵路站為中心,分為東、西兩翼,同時也把太和邨分為兩邊。

在八十年代中期興建時,太和邨屬大埔新市鎮的擴張範圍,剛好與鐵路電氣化的時機重疊。太和站與太和邨同在1989年落成,太和站的位置與舊大埔墟站僅是一河之隔,稍稍避開了密集的大埔墟,而太和邨的商舖也大多集中在太和商場,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位於太和巴士總站外,獨立屋式的麥當勞——自九十年代起,「藍屋仔」麥當勞可謂是太和的地標,不過近年已翻新,不再是藍屋仔的模樣。雖然大埔滘站已清拆,但太和站的落成令大埔這個全港第二大的地區,繼續保有兩個列車站。



鐵路一直都是帶動香港城市發展的主要方式之一。逾百年前開通的九廣鐵路連接九龍新界,八十年代開始貫穿港九新界的地下鐵路,以至當下正在動工的港鐵北環線都不例外。當鐵路成為新發展區的核心,「鐵路加物業」變成發展定律,車站附近的土地又是「黃金地段」,像大埔這種「鐵路發展模式」——保留歷史古蹟和傳統墟市,同時發展新市鎮,滙集商業與住宅,公屋和私宅混合型社區,又可會值得參考?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