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2025

中環碼頭,空間如何改造?
#就係香港 #BeingHongKong #公共空間 #香港交通 #中環 #中環碼頭 #天星小輪 #渡輪 #離島碼頭 #維港 #夜景 #香港夜景 #3號碼頭花園 #尖沙咀 #榕樹 #公共空間 #西九渡輪



昨日「西九渡輪」開始試運,方便遊人由中環9號頭頭坐船直達西九文化區。但碼頭除了搭船,還可以有什麼功能?


有沒有留意過,在黃昏時段的中環碼頭,最響亮的聲音既不是船隻的鳴笛聲,也不是聚在海邊打卡的旅行團叫囂聲,而是一群在日落前返回樹上集體夜棲的鳥兒鳴叫聲?

沿著7號碼頭至2號碼頭的海旁,種植了數十棵大樹,主要品種為榕樹(細葉榕),並夾雜大王椰子與糖膠樹。當中4至6號碼頭一段路,約20棵榕樹最為茂密,氣根垂吊。對於都市鳥兒來說,這樣高大的喬木正是理想的夜棲地,牠們白天分散市區覓食,黃昏時回到鳥巢,枝葉可以躲避風雨與捕食者,鳥兒回家時更會發出鳴叫聲互相溝通,在日暮時分的中環碼頭變得更熱鬧。



鳥兒歸巢的時刻,也是大部分市民的下班時分,中環碼頭集中了港九及開往各個離島的渡輪,又毗鄰遊客巴士站和中環海濱活動空間,其中7號碼頭(天星小輪往尖沙咀有有天橋直接連接IFC商場,也是唯一設上、下兩層閘口的碼頭,加上目的地是尖沙咀,所以最為繁忙,尤其是黃昏後,打卡遊客與下班的打工仔,顯得人頭湧湧。

至於在黃昏乘船至離島、愉景灣及珀麗灣(2至6號碼頭)的乘客,多數為居民,有人會在上船之前在碼頭內的小食店及士多買些零食,也有人坐在等待區待船隻到來。這些前往離島的船班次較疏,偶有奔跑趕船的人在最後一刻跑入閘。

如果茂密的榕樹是鳥兒的棲身之所,那麼分佈在多個碼頭各處的樹蔭、座椅、平台與空中花園,又能否成為市民稍息的公共空間?


在人流較多的7號至4號碼頭之間,在樹木下和花圃外,有些頗闊落的石壆位可供人們坐下,不過這些石壆位沒有椅背,形狀亦不工整,部分地方也有膠馬圍起待修。因為離島線每15–30分鐘才有一班,乘客多在相對空曠的閘外等候,石壆位應該是讓乘客等船或短暫歇一歇的空間。

而4至2號碼頭(前往坪洲、愉景灣和馬灣)人流較少,座位的樣式也跟其他碼頭稍有不同,有附椅背的雙人座,更適合久坐,與朋友小聚或與伴侶享受浪漫的海景。另外亦有分成三級的平台空間,燈光設計也更為細緻,暖黃地燈沿平台邊緣排開。一些外國乘客更帶上幾瓶啤酒到海邊度過Happy Hour,也有人散步後坐下,與寵物一同飲水休息。

不過沿岸的休憩空間均無瓦遮頭,下雨時人群瞬間散去,而且在鳥兒主要聚集的榕樹底下,因為有隨時被雀屎打中的風險,地下不乏雀屎的痕跡,所以也鮮見有人坐下。

至於3號碼頭的空中花園,更能觀賞到港九兩岸的維港夜景,往左邊眺望能看至尖沙咀鐘樓、文化中心一帶;向右邊看則是金鐘方向的商業大樓和摩天輪。意外的是,除了走進露天餐廳的食客會經過之外,整個空中花園都人跡少至,可以安靜地獨享夜景,可能是中環遊客區內少有的「靜土」。



其實早於2005年開始,當局便多次探討美化碼頭海旁空間的可能性,包括增設綠化園林、文化設施以至增設零售及餐廳等不同方向都有。但來到現在,連接各個碼頭之間空間的設計和管理,卻參差不齊,仍有不少改善空間。

雖然搭船不再是過渡主要交通工具,但碼頭的功能可以不只是交通,更具備成為優質公共空間的潛質,不但空間開揚、可以多角度觀賞維港景觀,適合不同人短暫或長時間停留,甚至變為有吸引力的「目的地」。

對於碼頭空間,你又有什麼不同的想像?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