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0/2025
石牆有樹
#BeingHongKong #就係香港 #2025就係香港秋季號 #造城香港 #GeoHongKong
#HongKongStoneAge #BarrenRock #香港山城 #香港地質 #香港建築 #花崗之城 #香港界石 #城中山丘 #香港郊野公園 #後山小徑 #擋土石牆 #石牆樹 #Stonewalltree #西營盤 #佐治五世公園 #堅尼地城 #科士街石牆樹 #中環 #PMQ #城隍街 #般咸道
#BeingHongKong #就係香港 #2025就係香港秋季號 #造城香港 #GeoHongKong
#HongKongStoneAge #BarrenRock #香港山城 #香港地質 #香港建築 #花崗之城 #香港界石 #城中山丘 #香港郊野公園 #後山小徑 #擋土石牆 #石牆樹 #Stonewalltree #西營盤 #佐治五世公園 #堅尼地城 #科士街石牆樹 #中環 #PMQ #城隍街 #般咸道


如果香港是一座山城,山城之內,再沒有擋土石牆和石牆樹的話,會缺失了什麼?
由石塊砌成的擋土牆,在早年規劃發展山多平地少的港島區時,起著異常重要的作用。為了在山坡開闢平地,興起道路及各種建設,港府早在十九世紀便開始累積擋土石牆的技術和經驗,不同年代的擋土石牆不但用上不同類型的石塊,砌牆的方式和技術亦十分多變。


來到今日,擋土牆及維修斜坡的技術工程已十分成熟,但在半山地帶遊走時,舊式擋土石牆反而增添不少古意,叫人想像建城初期,人們如何克服天然地勢的限制。部分古老的石牆更長出了香港獨有的石牆樹,樹根枝幹在垂直的石牆上延伸,或者鑽入牆身的縫隙之間,展現出無比生命力。


但並非所有石牆都會長出大樹,能克服環境限制的,卻又往往在城市擴張過程中,被剪去鬚根或者切斷枝幹,變得衰弱殘缺,更令那些奮力求存而茁壯成長的石牆樹變得彌足珍貴。石牆樹也成為本地藝術家鄧啟耀 @tangkaiyiufrank的創作養份。一直在作品中探討香港的城市景觀、展示景物背後有關殖民化、城市化,以及歷史事件對地方面貌造成的改變,藉著中環城隍街和灣仔東美花園兩地的石牆樹,呈現自然和社區的連結。
剛剛出版的秋季號《就係香港》,「Retain石牆有樹」專題中,詳盡分析本港擋土石牆的歷史、不同類型的石牆的分佈,以及建造技術的變化外,亦以西營盤佐治五世公園和堅尼地城科士街內的石牆樹作為例子,呈現石牆樹如何見證社區的變遷。

✨現於網店訂閱秋季號,即享以下專屬優惠✨:
1.免費贈送:【1870年代香港山海地圖】明信片一張(4種顏色,隨機一款)
2.四期訂閱(由2025年秋季號開始),可以享有優惠價 $620(原價$720)
3.以優惠價加購「山之音」明信片(一套5款,原價 $100,優惠價$80)
4.以優惠價$180 購買《珍重香港2》(原價$200)
立即預訂秋季號:
https://shop.beinghongkong.com/products/beinghk-autumn2025
四期訂閱:https://shop.beinghongkong.com/products/subscription-2025-autumn
(圖5由鄧啟耀提供,Photo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Gallery EX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