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2025
隱秘的後山小徑
#BeingHongKong #就係香港 #2025就係香港秋季號 #造城香港 #GeoHongKong
#HongKongStoneAge #BarrenRock #香港山城 #香港地質 #香港建築 #花崗之城 #香港界石 #城中山丘 #香港郊野公園 #後山小徑 #行山 #BackyardTrails #WellBeing #窩仔山 #嘉頓山 #鴨仔山 #芙蓉山 #柏架山 #沈雲山 #Parksandtrails
#BeingHongKong #就係香港 #2025就係香港秋季號 #造城香港 #GeoHongKong #HongKongStoneAge #BarrenRock #香港山城 #香港地質 #香港建築 #花崗之城 #香港界石 #城中山丘 #香港郊野公園 #後山小徑 #行山 #BackyardTrails #WellBeing #窩仔山 #嘉頓山 #鴨仔山 #芙蓉山 #柏架山 #沈雲山 #Parksandtrails

窩仔山/ 嘉頓山/ 鴨仔山/ 芙蓉山/ 沈雲山/柏架山....你可知道,它們有什麼共同之處?
這些分佈於不同地區的後山小徑(Backyard Trails),大部分位於市區與郊野之間的綠化帶,緊鄰密集住宅區,卻因為入口隱密而常常被忽略。但熟悉的居民、行山者和退休人士常在此散步、聊天、鍛鍊、乘涼,甚至晾衣曬陳皮,成為獨特的社交與休憩場所,為周邊密集的社區帶來喘息空間,有助居民舒緩生活壓力。



根據WYNG FOUNDATION在2023年四月發表一份有關後山小徑的調查報告中指出,單是其所研究的11條後山小徑,便潛在服務約150萬人,佔香港人口約20%。以石硤尾窩仔山和深水埗嘉頓山兩座小山為例,在15分鐘步行距離內,便居住了約32.4萬人;其他例子還有荃灣芙蓉山、觀塘沈雲山和平山、將軍澳鴨仔山、鰂魚涌柏架山等等。雖然不是所有周邊居民都是使用者,但這些小徑對於市民大眾的身心健康,卻極為重要。


剛剛出版的秋季號《就係香港》,我們聯乘一直致力於推動香港自然保育工作的Parks & Trails,並邀來插畫家貓珊 @Maoshan Connie,創作一張大型的「香港後山小徑插畫地圖」,一起發掘隱藏於本地多區後山的人文故事,同時推介八條分佈於港九新界的後山小徑路線,以及沿途的風景特色。
Parks and Trails 的工作重點放在可持續發展、健康福祉和負責任行山上,致力發展自我關懷、他人關懷和自然關懷三方面,並透過數據分析、鼓勵參與和公民教育,又為行山人士和不同持份者提供專業的建議。其於2014年推出的行山應用程式 TrailWatch,讓用戶以數據形式記錄行山旅程,同時為大眾提供舉報山野破壞的平台,至今已經吸引了超過20萬用戶使用。其他保育相關項目包括結合公眾培訓和數據分析的山徑清潔計劃「執山」,將有關香港山徑廢物的紀錄向政府部門和公眾分享;以及與輪椅使用者和民間團體合作探索山徑,共同創造無障礙郊遊體驗,並將有關資訊與公眾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