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2025

中秋水果之選
#就係香港 #BeingHongKong #中秋節 #中秋生果 #油麻地 #果欄 #應節生果 #沙田柚 #碌柚 #文旦柚 #日本提子 #香印提子 #晴王提子 #日本生果 #菱角 #富有柿 #芝麻柿 #楊桃 #水蜜桃



是日中秋,除了月餅和湯圓,你已準備好應節生果嗎?


香港人愛吃生果的程度可能超乎你所想。2024年,本港人均吃掉的生果足足有71公斤,當中蘋果、梨和橙是人氣三甲,光是這三款生果已佔本港生果總留用進口量(進口量減轉口量)的一半。不過來到中秋節,受歡迎的則「另有其果」。

中秋節最特別的應節生果應屬菱角,可惜愈來愈罕有,甚至被戲稱為「傳說中的中秋食物」。楊桃也是買少見少,在油麻地果欄也並非每檔都有售,實地所見,產地更單一來自台灣。不過其他應節生果像柚子、柿和提子等,卻大受歡迎,不僅因為這些都是秋季當造生果,特別香甜可口,也是因為當中蘊含的吉祥意涵,旨在食個「好意頭」。


傳統上,中秋象徵團圓,不少應節生果都是「圓碌碌」,像碌柚,諧音「祿」、「佑」,有保佑祝福的意思,小時候長輩們還會把碌出來的柚皮雕成燈籠,讓小孩子提著出去賞月。而提子的一串串果實,則寓意人丁興旺,子孫滿堂。楊桃亦有「得意洋洋」的含意,而且切開後呈星形,與中秋的月圓相襯起來,有眾星拱月之意。

近期走進果欄,最為搶手的依然是日本生果,其中又以提子位居人氣榜首。港人絕對是日本提子的擁躉,2023年香港更是日本提子第二大出口地,來港數量多達827噸(數據來源:日本分析網站果物ナビ Kudamononavi )。在果欄內,也幾乎每一檔都預留最多及最當眼的位置去擺放提子,常見品種有香印、晴王、巨峰、貓眼等,又分為日本不同產區,包括岡山、山梨、長野……日本提子每款都大粒飽滿,顏色鮮艷,確實誘人。同樣日本的其他生果,包括富有柿、芝麻柿、水蜜桃和水晶梨等,也不乏支持者。



日本生果之所以流行,除了味道和賣相,以及港人熱衷於日本飲食文化外,包裝精美也是原因之一,大部分生果都有底紙和膠塊套包裹作保護,而且分級有明顯標準,會分成「特秀」、「秀」、「優」「良」等級別,而外銷至香港的大多都是「秀」級和「優」級(「特秀」級只供日本國內食用),送禮自用皆相宜。

一直以來,香港的生果主要依靠進口,除了日本,更大部分乃是來至中國內地和美國。去年,內地依然是香港最大的生果供應地,佔全港留用進口生果的48.4%,當中梨、蘋果和哈蜜瓜的需求最大。而美國則是第二大的供應地,佔8.7%留用進口率,來自美國的橙、蘋果和車厘子較受歡迎。

依賴進口,除了跟香港蔬果農產品未能自給自足外,自二十世紀初開始,香港已變成自由貿易港,不少產品和蔬果進口不但低稅或免稅,且不像其他為了保護本地農產品而對外來蔬果實施嚴厲的管控或配額;加上戰後六七十年後開始,航空貨運變得發達,令許多國家的農產品也在香港市面流通,且一年四季都有新鮮生果供應。



在果欄,隨便找一個檔口,但見日本提子、蜜桃;韓國柿子和梨、台灣楊桃和文旦、新西蘭奇異果、泰國金柚、越南火龍果、菲律賓香蕉、澳洲密柑、美國布冧、蘋果、橙,以至內地不同地區而來的品種,便能感受這份國際化及多元化。無論遠近,高價或大眾化,生果選擇愈來愈多,而即使是同一款生果,也細分成不同來源地和品種。像應節的柚子,以往港人常吃價格較相宜的中國廣西沙田柚(又稱碌柚/金柚),在超市買一個也不消30元,但近年價錢同樣大眾化的台灣文旦柚冒起,另外又有較貴價的泰國紅寶石柚和皇帝柚等供選擇,豐儉由人。柿子也由以往常見的、質地較軟稔的中國林柿,發展到現在,來自日韓、較爽口的富有柿更普及外,近年又再改良推出芝麻柿、次朗柿等品種,帶來不同味道和質感。

香港雖小,卻能享用比很多農產品大國更多款式甚至價格更相宜的生果。你心中最能代表中秋節的生果是哪一款?在買應節生果時,你會考慮意頭、產地、價格、口感,還是其他?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