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2025

你依然喜歡逛市集?
#就係香港 #BeingHongKong #市集 #香港市集 #中秋市集 #錦上路跳蚤市場 #錦田 #錦上路 #舊市集 #深水埗 #鴨寮街 #電話卡 #購物 #二手市集 #擺檔
 



中秋臨近,各大商場都紛紛籌備中秋市集,以文創、美食、音樂、特別活動作招徠。但即使不是節日,現在差不多每個週末和假日,各區商場和工廈都會有不同類型的市集,市民可以在有冷氣的地方下挑選Vintage衣服、舊銀器首飾、菲林相機、手工藝品等等,慢慢尋寶。

當新興文創市集變得普及,位於錦上路和鴨寮街這兩個被定位為「跳蚤市場」的例子,卻正面臨不一樣的危機——錦上路跳蚤市場位於錦田,只在周末及假日開放,屬於私營墟市,由港鐵管理,起初是為了帶動錦上路站一帶的人流而設。至於鴨寮街,被官方定義為「跳蚤市場」則涵蓋南昌街至桂林街一段(全條鴨寮街由白楊街延伸至欽州街)。這兩個市集一個位於新界,一個位於九龍,卻十閩因為城市發展而面對被重新規劃的未來。


由160個鐵皮攤檔組成的錦上路跳蚤市場,與錦上路站出口只是一步之遙,旁邊又有巴士總站,是市民大眾出入錦田的主要交通樞紐。這個跳蚤市場曾在疫情時興旺一時,跟其地理位置有著密切關係——市集附近沒有高樓,背後更是鬱鬱蔥蔥的山景,氣氛和環境與市區大相逕庭,讓當時無法遠遊的香港人得以解一解旅行癮。錦上路跳蚤市場亦有別於坊間「文青市集」,賣的都是衫褲鞋襪、餐具等生活用品,也有植物店、小吃店、手工藝店等,和專售二手物品例如巴士零件、舊相機、收音機等檔口,而市場內規模較大的檔口(五至六個鐵皮檔打通)專售兒童玩具,並設有多部遊戲機,儼如「草根版冒險樂園」。加上檔口重覆性低,各類型檔口通常只此一家,因而吸引遊人特意前往。



隨著疫情散去,市集亦人流漸減,檔口的空置率高企;來到當下,更變得甚為冷清,雖仍然偶有遊人來臨,未至成為「死場」,但在北部都會區的發展下,錦上路站將會擴建,以連接新建的北環綫及屯馬綫,預計於2034年通車。現時跳蚤市集的部分面積將被納入鐵路及車站範圍,因此面臨清拆。跳蚤市集已預告將於下年一月尾結業,17年的歷史此來到尾聲。


有別於刻意規劃出來的錦上路跳蚤市場,「鴨記」可算是本港少數現存自然生成、且保留了濃郁市井味道的露天市集。街上經常熙來攘往,加上兩側是密密麻麻的唐樓,民居與商店混在一起,不啻是「香港民間氣息」的最好詮釋。市建局在2023年公佈開展深水埗全區重建研究,涵蓋範圍約130公頃,即整個深水埗舊區一帶,鴨寮街亦是其中一條被重點研究的「特色街道」之前,未知屆時會否像從前的旺角康樂街(舊雀仔街)般,因為興建大型商廈而被遷移或清拆,又者者像灣仔囍帖街般變得仕紳化。




鴨記向來以販售電子零件和電話卡聞名,從八十年代起便吸引大量維修師傅和電子器材愛好者前去經營及尋寶,街上產品林林總總,由水電或裝修工程用的電線、電鑽,到家電用的搖控、二手電話、相機……所有你想像到和想像不到的零件,都有機會在此覓得。街上商店亦可分為「內外兩層」,入面一層是位於行人路上的街舖,外面一層則是朝行晚拆的鐵皮排檔,鐵皮排檔的空間較小,檔主都會用盡每一寸空間,向檔口前後上下左右延伸,並運用不同方式去陳列商品,能掛鐵架的就掛上去,能黏在檔口頂部的就黏,沒有一點浪費空間,也成為排檔重要特色之一。

鴨記的商品價格亦往往比市區其他地方便宜,也比較集中,光是銷售電話卡的檔口便有十多檔,雖令人眼花繚亂,卻可以體驗到貨比三家的樂趣。比起單純買賣,在鴨記逛記更像是一種「體驗式消費」,街頭巷尾都有銷售員戴著揚聲器擺檔叫賣,集中推銷某些產品,又會針對駐足檔前的潛在客戶,即場創作度身訂造的推銷語句。這種紛亂但熱鬧的擺檔方式、交易手法和整體氛圍,有人喜歡亦有人不習慣,但無可否認卻成為深水埗區特色之一,甚至吸引遊客一探究竟。







在商場林立,網購成風的時代,舊式跳蚤市場漸漸消失,似是難以逆轉,但這種在地又直接的經營模式,因為成本較低,不但為小規模創業者提供較低的創業門檻和機會,亦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後來更漸漸拓展至文創界別,發展為有特色主題的新式創意市集,成為年輕新世代創作者及消費者的選擇,同時把市集的特色延續下去。

風氣所及,來到近年,各區大小商場亦紛紛舉行不同主題的文創市集,為原來被大企業和連鎖品牌佔據的商場,帶來另一種購物體驗。文創市集較強調主題性,例如以寵物、咖啡、手作等元素為重點,而攤檔店家亦會因應主題而每次有所不同。這種以個體戶及原創為本的市集,不論在受眾或檔主的選擇上,都各有自家特色,久而久之一些主辦方亦累積起一定程度的知名度,常於各區舉行市集活動,吸引不同口味的客群。


跳蚤市場及新式文創市集,不但讓手作者或個體戶試試做老闆的體驗,同時也是大眾接觸本地新創品牌的場所之一。但文創市集的目標客群與錦上路和鴨寮街跳蚤市場截然不同,主要吸引年輕白領與遊客,擺檔地點也大多設於室內商場或環境較現代化的地點,雖說是擺攤,但攤位佈置較統一,少了跳蚤市場那種隨性地道的社區親切感,取而代之的是對精緻生活的追求。文創市集通常亦是「一期一會」——不定期舉行,地點和檔主也不固定,令市集保持一定程度的新鮮感。

在跳蚤市場的消逝和文創市集的普及之間,你的選擇是哪一種?香港人的購物空間和體驗,未來還可以有更多其他可能性?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