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2025
你知道荃灣有個「鱟地坊」嗎?
#就係香港 #BeingHongKong #香港社區 #小販市場 #荃灣 #川龍街 #鱟地坊 #鱟地坊小販市場 #改衫 #成衣 #穿搭 #香港時裝 #時裝
#就係香港 #BeingHongKong #香港社區 #小販市場 #荃灣 #川龍街 #鱟地坊 #鱟地坊小販市場 #改衫 #成衣 #穿搭 #香港時裝 #時裝


不合身的衣服,你會如何處置?可知道有個地方叫做「鱟地方」?
拿著不合身的衣服,走入荃灣的鱟地坊小販市場,隨機一間改衫舖,給熟手師傅摸一摸質地,揚開看一看款式版型,再幫你量一量尺寸,她們便能立即根據你的身材比例,,告訴你的衣服該怎麼改、哪個位置的布料會被裁去、在哪裡加橡筋、要修短幾多寸、改完後會是什麼模樣⋯⋯然後不到一個小時,你便會獲得一件稱身的「獨家新品」。



鱟地坊小販市場位於荃灣川龍街(近沙咀道方向)和海壩街之間,建於1980年, 一直都是成衣舖和改衫舖的集中地。七八十年代的荃灣,正值快速發展,需要重建眾安街和川龍街,街上小販因而遷入了當時新落成的鱟地坊小販市場,繼續營業。
在地理位置上,鱟地坊小販市場明明位於荃灣市中心地帶,卻予人僻靜的感覺,外圍的街道充斥著海味舖、水族舖、五金舖、藥房各式商店,尤其近楊屋道方向的川龍街,因為有小巴站,人流更是整天絡繹不絕,行人甚至要走到馬路上才有路可走。再走向眾安街或荃新天地方向,建築物更趨現代化,店舖也從民生性質漸變為大型連鎖店、銀行和電訊商等。





這樣「內舊外新」的對比,乃是因為荃灣自五十年代起便填海發展成為衛星城市(後改稱為新市鎮),不少傳統村落因而搬移或清拆,鱟地坊的地名卻記載了城市化之前的荃灣原貌——未填海之前,以往的鱟地方仍是沿岸地帶,也是「鱟」(即馬蹄蟹)的聚集地,所以才有了「鱟地坊」之名。經過填海發展,鱟地坊不但變成成了內陸,周圍又建起商場、屋苑、工廠等建築,形成了新舊錯落,風格不一的城市景觀,也讓荃灣保留了了不同年代的氣息味。
由海邊淺灘變成小販市場,如今的鱟地坊小販市場看似落後於時代,但一走進去,便會發現內裡藏著一個自成一角的小社區,且自有它的人氣——市場內的檔口緊密相連、人與人的交流、地道的買賣方式,營造出一份踏實的生活氣息。




現代社會,添購新衣已變得輕而易舉,部分連鎖時裝店不但有自助結帳,人們足不出戶只花幾分鐘便可網購,無需與任何人交流,衣服便輕易到手。但在鱟地坊這個傳統小販市場,對話是必須的:衣服哪裡不合身?想改多短?想要貼身還是鬆身點?一來一往的問答,令「改衫」不只是一種消費,更像是一種體驗。你要先知道自己的需求,然後走入市場找到改衫檔口,再與改衫師傅商量修改方法。潦草的手寫單,隨意擺放的線卷、褪色的招牌,用「買餸膠袋」裝著的衣服,掛滿窄小檔口的鐵通上,甚至沒有冷氣只有風扇⋯⋯這些景象還能在哪裡覓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