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2025

茶果嶺村,曲終人未散?
#就係香港 #BeingHongKong #香港社區 #城市規劃 #歷史建築 #保育 #茶果嶺村 #茶果嶺 #藍田 #油塘 #古村 #客家人 #清拆 #城市發展 #天后廟 #榮華冰室 #德記棧士多





縱然可惜,但有超過400年歷史的茶果嶺村,隨著房屋發展計劃,終於來到落下帷幕的時候。茶果嶺村在去年經歷了第一階段的清拆工程後,已十室九空;今日(9月12日)是地政總署立下的第二階段搬遷限期,在限期的前一天,卻仍然有居民留守。當推土機已駛到村民家門口前,餘下來的人,何以自處?剩下來的物件,何去何從?




從藍田麗港城方向走向茶果嶺村,依山而建的石屋與鐵皮屋縱橫交錯,小路曲折,綠草群生,雜物堆疊,人煙稀少。村內不少建築物已掉空,大部分的鐵閘都佈滿鏽跡,信件也無人認領,塞滿了郵箱,門口也被發展商和地政總署貼上告示和繞上警示膠帶,宣告此建築已被收回。若不是村內尚有隨風飄揚的乾淨晾掛衫褲,地上還有乾曬的果皮和藥材,門口鋅盤浸著用過的餐具,還有帶頸圈的肥胖花貓悠然路過,可能會誤以為此處已成廢村。





這條寧靜的客家村落,至今只剩寥寥數十人,跟高峰時期有近萬居民,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茶果嶺村因為後山盛產花崗岩,早在清朝已有客家石匠聚居。1940年代後,大量難民湧港,茶果嶺村人口大大增加,人們紛紛在村內搭建寮屋棲身。同期茶果嶺又設立油庫和瓷泥廠,加上五十年代後政府發展觀塘成為工業區,造就更多工作機會。後來香港石礦業沒落,茶果嶺也經歷了火災、風災,又缺乏基建,村民便逐漸搬離。





清拆前夕,位於茶果嶺大街的榮華冰室是全村最旺的地方。中午時分,陸續有村外人前去品嚐「最後一餐」,店主鏡叔親力親為,端出招牌餐蛋麵招呼食客。鏡叔並不擔心24小時後的搬遷限期,反而估計起碼再過一、兩個月才會真正搬離。「來到再算,做得一日得一日。」榮華冰室因保留傳統的茶室裝潢格局而聞名,有點破舊卻仍精緻的木製卡位和其他懷舊傢俬,鏡叔說自己帶不走,可能捐贈予博物館。

抱持豁達心態的不只鏡叔,在茶果嶺村經營德記棧士多逾半世紀的馬太亦然,「以前子女年幼就不想搬,現在子女都長大了。」面對將近的搬遷期,馬太大方展示政府公告,「沒有人來通知,只有一封信。」雖然無奈卻也只能接受,馬太表示有「少少不捨」,但又說「始終要進步」。








港府在2019年提出茶果嶺清拆重建計劃,全村約8.9公頃的土地,預計未來可以提供4,500個公屋單位,現時近油塘方向的部分民居、四山公立學校、茶果嶺鄉公所等,近三分一的茶果嶺村已被剷平,而整個茶果嶺只有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的羅氏大屋和天后廟能夠保留下來。即使村落存藏著豐富且獨特的礦業歷史,但面對發展,只保留個別建築物,跟以往的保育方式其實沒有兩樣。






如果城市發展必須和歷史及傳統對立,少數人的生活空間必需為其他人犧牲,不久將來,還有會多少本地傳統文化及生活方式會隨之消失?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