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2025
觀看藝術的藝術
#BeingHongKong #就係香港 #浸沉式體驗 #虛擬實景 #ArtBaselHK #故宮文化博物館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香港藝術展覽 #ASMR #感官體驗 #身心靈療癒 #黃進曦 #麥理浩徑 #張施烈 #香港出版 #蜂鳥出版
#BeingHongKong #就係香港 #浸沉式體驗 #虛擬實景 #ArtBaselHK #故宮文化博物館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香港藝術展覽 #ASMR #感官體驗 #身心靈療癒 #黃進曦 #麥理浩徑 #張施烈 #香港出版 #蜂鳥出版


藝術可以怎樣看,或者看什麼,其實由你決定?
近年的大型藝術展覽,常見有「浸沉式體驗」(immersive experience),在空間中加入了不同效果,例如「虛擬實景」(Virtual Reality)和投影技術,讓參觀者在觀賞作品之外,也可以用聽覺、觸覺等等的方式與作品「互動」和交流,為大眾帶來獨特的參與體驗。
資深藝術顧問伍常(Heiman)@art_prince_advisory 解釋,藝術向來予人嚴肅的形象,可能跟四面白牆的展覽空間有關,因為這樣的空間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常見,難免會讓人產生距離感。在展覽中加入不同互動元素,可以幫助人們拉近與藝術的距離。像數月前在香港知專學院舉行的「巴黎 1874 ‧ 印象派之夜:一場沉浸式探索虛擬之旅」,便運用「虛擬實境眼鏡」技術帶觀眾回到1874年的巴黎,成為印象派畫家晚宴聚會的賓客,以另一個身份認識印象派歷史和作品。


而回想在疫情期間,人們因為封關政策而「被困」在香港,無法輕易外遊,在社交距離限制下也難以參加團體活動。種種限制卻令人們重新發掘香港不同地方的好去處,很多人都會前往郊野公園、鄉郊地區和離島來一趟「本地深度遊」,以求在繃緊的社會氣氛下,尋找喘息的空間,排解「被困」在香港的鬱悶情緒。Heiman當時便想起香港藝術家黃進曦的風景畫——以鮮明色彩描繪麥理浩徑全十段的面貌,看畫時,恍似與黃進曦一起置身麥理浩徑之中,令人豁然開朗。Heiman覺得,香港其實還有很多有趣的事物待人探索,黃進曦的創作就儼如似一個窗户,讓人們在足不出户的情況下,依然可以欣賞到獨特的香港郊區景色。


Heiman過往十多年的工作經驗當中,除了擔任國際拍賣行、畫廊、藝博會的資深藝術顧問,以及策劃藝術展覽外,也有在媒體上撰寫專欄,近年亦擔任大學客席講師,各類型工作都與藝術相關。但他回憶以前讀書時,其實跟大眾一樣,很少機會接觸藝術——香港學校較注重學科成績,課餘時間亦往往以學校課業和興趣班為先,令學生背負沉重的身心壓力,近年亦常有學童情緒問題的新聞,但Heiman認為,藝術可以成為一種陪伴,就像聽流行歌般。
他形容,即使疫情期間每個人都似乎是「一人之境」,但「獨個觀看世間變幻事情」也可以很舒暢——透過歌詞和旋律,音樂可以引起人對生活日常的共鳴。在另一藝術家張施烈的作品展「虛空」當中,畫中描繪在虛空的角落,一片漆黑的同時盡頭仍然有光——儘管焦慮的情緒未能一時散去,也可以試試找回心靈片刻的平靜,學會隨遇而安。在他眼中,藝術可以藉由創作者代為道出當下情緒,陪伴人們渡過孤單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