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025
慈雲山上,有個十八層地獄
#就係香港 #BeingHongKong #香港社區 #慈雲山 #觀音廟 #慈雲閣 #十八層地獄 #虎豹別墅 #萬金油花園 #香港廟宇 #廟 #靈牛事件 #宗教多元 #宗教旅遊
#就係香港 #BeingHongKong #香港社區 #慈雲山 #觀音廟 #慈雲閣 #十八層地獄 #虎豹別墅 #萬金油花園 #香港廟宇 #廟 #靈牛事件 #宗教多元 #宗教旅遊


旅行時會參觀神社、教堂、聖城等宗教場所;那麼在香港,你又有沒有考慮把本地廟宇列入旅遊清單?
在香港,有一座山叫作Temple Hill,其實就是慈雲山。公眾熟知的「慈雲山」主要是位於山腰的大型住宅社區,背靠的山峰「慈雲山」亦是九龍群山之一。在這座Temple hill上,有多家廟宇依山而建,當中的觀音廟更早於1853年便落成,相傳是「慈雲山」之名的來源。比觀音廟更靠近山下民居的慈雲閣,雖不及觀音廟和下方建於1948年的法藏寺歷史悠久,但亦一同見證了整個慈雲山的變遷。


六七十年代初落成的慈雲山邨,前身是徙置區,曾是本地最大型公共屋邨,樓宇數量多達63座,入口高達十多萬,因而𧗠生出各種社區問題。七十年代末慈雲山邨被分拆成五條屋邨,到九十年代又重建為現在的六個屋苑及屋邨(慈安苑、慈樂邨、慈愛苑、慈正邨、慈民邨及慈康邨)。慈雲閣於1967年落成,正正是慈雲山發展成本港居住密度最高社區之一的重要階段。
當山下的屋宇拆了又起,坐落於慈愛苑和沙田坳道之間的慈雲閣,至今依然屹立半山之上。站在廟宇頂峰向外眺望,不但會見到近距離的屋邨民居,更可看到西九龍方向的建築群,視力更佳的話,甚至可遠眺至港島太平山凌霄閣。若把目光拉近一點,亦會發現慈雲閣正對面有一所伊斯蘭學校,右側則是一所基督教學校,將香港宗教多元的特色顯露無遺。




在建築設計上,慈雲閣因為沿山坡而建,有別於香港廟宇常見的單層二進式合院(即第一進是門廳,第二進是正殿),結構複雜如迷宮,登上慈雲閣亦需要不錯的腳骨力。經過正門牌坊後需拾級而上,再經由多條樓梯通往不同層數。而且殿上還有殿,樓梯間又有古國神廊,第一層有招利祠,正殿有清虛天宮,再往上則是有觀音殿和慈峯巖,地底更有地藏府。
廟宇正門有兩座金獅坐陣,抬頭看入口牌坊的飛檐翹角鑲有八條龍,頂部更有雕刻牌匾。綠、紅、橙色交錯的長樓梯雖稍有褪色,反而添了些懷舊韻味。廟內的花磚、扶手、圍欄等都沿用中式工藝風格,但地板和壁畫卻用上西式水磨石和紙皮石,並砌成中國風的圖畫和龍圖案,扶手和圍欄則仿照竹子的模樣。黃綠色交錯的中式瓦片屋頂,令廟宇在現代高樓之中依然很是顯眼,也正正是這種視覺上的不和諧感,突顯出香港中西合璧的奇異風景。




踏上百級樓梯後,會看到由44尊神明雕塑組成的「古國神廊」,再向上走便會看到一頭牛、牛郎和織女的大型雕塑。這頭牛更成了街坊們口耳相傳的故事——在1983年,一頭原應被屠宰的牛,被屠宰前向屠夫下跪和流淚,被視為具有靈性,因而被送到慈雲閣頤養,並開放予市民探望,直到牠1994年逝世。靈牛逝世後,傳聞多位善信收到靈牛報夢,指自己是牛郎織女的神牛,於是慈雲閣便聘人為其塑像,並擺放至今。






玉石、壁畫、嵌瓷、雕像⋯⋯各種宗教藝術品分佈在閣內不同地方,再向內走,越過煙火鼎盛的殿堂,見到一個山洞般的窄小入口,便是慈雲閣另一個引人入勝的地方––地藏府,亦即是展示十八層地獄景色的長走廊。慈雲閣的「十八層地獄」乃是自虎豹別墅的萬金油花園拆卸後,僅存的完整地獄塑像。位於地洞的地藏府,沒有日光照入,展箱內的罪人雕塑示範各種受刑景象,包括勾舌根、下油鑊、腰斬等酷刑,加上周圍寂靜無聲,又被各層地獄的判官注視,令人不禁生出寒意。這種「恐嚇式教育」,目的其實是導人向善,同時盛載著中國民間對輪迴和因果的想像與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