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2025

城市總有驚喜
#就係香港 #BeingHongKong #香港攝影 #香港攝影師 #維港 #海霧 #香港霧景 #石塘咀 #山道天橋 #荃灣 #象山邨 #香港公屋 #陽明山莊 #太古城 #國際建築攝影大賽2025  #Architecture Photography Awards2025 #APA2025





每天生活在這個地方,一切都看似很熟悉,你也會跟他一樣,對香港城市依然充滿期待,且不斷去發掘不同角度的美?


喜歡潮濕「回南天」時的香港,且拍下了瀰漫著海霧的維港,更因而獲得國際比賽獎項,攝影師Gary Ng @garyfive說,「香港可以有著如此美麗的風景等待被發掘。」這幅作品《Hong Kong in the Veil》,剛在國際建築攝影大賽2025 (Architecture Photography Awards) 獲得Urban Landscapes/ cityscapes 組別冠軍。(另一張作品 “Concrete Memento” (2025)亦在在光影類別中得到冠軍)

Gary回憶,記錄到霧景那一刻,其實是個意外驚喜。今年春天,正值回南天時,他清晨出發到北角天后東岸板道拍攝維港海岸霧景,之後再上太平山拍攝。下山乘搭巴士回家經過東區走廊時,忽然看見維港白濛濛一片,但仍能望到遠處的獅子山,他於是回到東岸板道繼續拍攝。

時值黃昏,維港的海霧掩蓋了低層大廈,只見摩天大廈,剛巧中式帆船張保仔號駛過,Gary趁機按下快門,保留這刻難忘的維港景象。這張相片亦代表了他對香港的感受。他記得,當時身邊不少途人都停下腳步,用手機拍下眼前風景,與他一起記下同一份震撼,這個情景對Gary來説,尤為深刻。





近年很多熱衷攝影的人,都會從不同角度去捕捉香港城貌,角度不但有別於傳統的旅遊風景照,亦令人體會到香港城市的多元面貌。Gary唸大學時購買了第一部專業相機後,便開始記錄香港建築和城市景觀,除了拍攝校園建築群,也會到大學附近民居,並走訪各區公共屋邨。

上學當時經常路過的石塘咀山道天橋, 在他眼中,在樓與樓之間穿插著的天橋,就像一條龍在「山城」之間穿梭,形成一個香港城市獨有的景象。當時只要有空閒,他就會到不同位置去拍攝天橋的各種樣貌,就在一次拍攝中,剛好遇到三輛紅色的士同時間駛上天橋,而且保持同一距離——密集的樓宇建築群、穿插於樓宇間的行車天橋、加上香港獨有的紅色的士,構成他喜愛的香港風貌。

荃灣象山邨亦是Gary喜愛拍攝的地方。每年中秋節,象山邨的居民都會在屋宇天井掛上紙燈籠串,為公共空間添上溫馨的節日氣氛。2022年的中秋節,Gary得知象山邨街坊在疫情後恢復佈置「燈籠陣」應節,便在當晚特意到邨,拍攝居民過節的情景。Gary記得,因為當晚天氣不穩,雨勢頗大,雨水打濕了原來懸掛在天井的燈籠,需要重新換上一串串新的燈籠。當時看見街坊正在重新佈置,他也主動幫忙。象山邨中秋的「燈籠陣」場景固然美麗,背後其實凝聚了一眾街坊鄰里對於住宅社區的情感。






在象山邨的拍攝經驗之中,Gary感受到,作為攝影師除了旁觀的記錄者,也可以成為其中一個社區參與者,甚至成為作品的一部分。當晚和街坊相處的時刻,亦令他意識到原來人與建築的關係可以很密切——有著人的互動,才可以帶出建築的生命力。他希望日後可以透過攝影去記錄人與建築的關係。


曾經去過世界各地拍攝城市景觀和建築的他,Gary認為,其實香港的城市景觀很豐富多元,既有不同時期和風格的建築,大自然和城市兩者亦交融一起,一如在維港摩天大樓之間,海面霧氣瀰漫,形成獨有的香港城貌。當下他最想記錄的,便是香港的築棚技術,以及那些正在興建或遷拆中的樓宇——關注到香港獨有的竹棚景觀會否進一步消失之餘,他更希望把握仍能見到竹棚的機會,盡量記錄這種獨特的香港建築技藝和文化。





香港不斷在變,持續記下各種動人時刻,傳達自己對香港的感受,並引起生活在這個地方的人共鳴,Gary可以,你又為何不可?

(10張圖片是Gary個人選出來,最喜歡的香港作品)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