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2025
打機也是一種集體回憶
#就係香港 #BeingHongKong #香港製造 #香港展覽 #潮流文化 #打機文化 #任天堂 #紅白機 #格鬥遊戲 #集體回憶 #啟德站 #AIRSIDE #AIRSIDEGATE33


外國論壇流傳過一個故事:父親去世多年後,兒子打開Xbox主機,玩起以前父子愛玩的賽車遊戲。他玩著玩著,發現遊戲原來保存了父親當年的賽車紀錄,單圈最高速紀錄會保存下來,變成幽靈車手,像父親奮力從後追逐着兒子。快要到終點,兒子卻猶豫起來,要是他刷新了賽車圈速紀錄,父親的舊紀錄便會消逝。他於是慢慢減速,在終點線前停下,讓父親「超越」自己。
他玩的不是遊戲,是遊戲世界裡無限復活的父子情。
打機不是一件小事。遊戲主機有我們和朋友、親人一起創造的存檔,在商場的遊戲機店買遊戲帶,「抄碟」,買攻略,還有插入遊戲帶沒反應,我們的指定動作「吹帶」(一種往遊戲帶吹氣使其回復正常的迷信)。種種回憶片段是一整個世代的集體回憶。
剛剛開幕的「無限復活!不止是打機展」,既回顧香港幾代人的打機之路,也深入遊戲的技術發展與人性。


小時候打機,家人常指住我們額頭罵「又唔讀書」、「打機無益」,策展卻以打機是「記憶與流行文化」、「工藝」、「藏品」、「關係」等方向延伸,強調一般人未曾了解的珍貴價值。同時與多媒體藝術家林宏澤、吳逸傑合作,推出復古裝置藝術,探討遊戲與科技發展的關係。
走入場內,300款任天堂遊戲帶砌出展牆,各款新舊款、「真假」遊戲機,見證打機熱潮幾次轉換形貌,與玩家互動成就本地獨特文化。像美國著名遊戲機公司雅達利(Atari),早於七十年代便透過香港商人王華湘,在港生產部份電子零件。幾代香港青年打機燃燒熱情,由街機打機打到家用遊戲機,還學會從街機偷碟,移植到家中暢玩。八、九十年代,超任紅白機和Game Boy面世,打機看不懂日文,遊戲攻略出版應運而生,當年遊戲帶昂貴,一眾青少年流連商場碟舖,抄碟買碟,交流打機心得,形成小社區。




還有九十後集體回憶、本地製作格鬥遊戲《小朋友齊打交2》,熟悉的「冰佬」、「邪鬼」、「盔甲佬」再現眼前,猶如再見老朋友。這遊戲不但是回憶,更是本地創意文化的重要嘗試,證明香港人浸淫外國遊戲,同時也能發明優質原創遊戲。
打機不是一件小事。遊戲主機有我們和朋友、親人一起創造的存檔,在商場的遊戲機店買遊戲帶,「抄碟」,買攻略,還有插入遊戲帶沒反應,我們的指定動作「吹帶」(一種往遊戲帶吹氣使其回復正常的迷信)。種種回憶片段是一整個世代的集體回憶。
人把自我投入到遊戲之中,總有那麼一份情意與意念,無限復活。打機豈非尋常事,它其實是我們幾代香港青少年構成自我最重要的一部份。「壞孩子」的角落,遊戲永遠長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