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25

體育園好,還是大球場好?

#就係香港 #BeingHongKong #政府大球場 #跑馬地 #掃桿甫 #啟德體育園 ##香港足球 #足球賽事 #香港足迷 #英超球隊 #阿仙奴 #熱刺 #香港盛事 #國際七人欖球賽
 




當啟德體育園熱熱鬧鬧,政府大球場可以做什麼?


英超球隊來港作賽,球迷反應熱列,昨天熱刺對阿仙奴的賽事,更吸引49,975名觀眾入場,刷新啟德主場館的入場人數紀錄,更令香港再度燃起一片睇波的熱鬧氣氛。英超球賽加上過去數月來一系列的演唱會,令啟德體育園區成為當下香港大型活動的焦點。有球迷甚至形容,在冷氣場館內吹著睇波,啟德主場館是當下少數令他們引以為傲的建設。

回過頭來,早在1955年於跑馬地掃桿甫落成的政府大球場,至今已有70年歷史,中間經歷多次改建,才由原來的28,000座位增至40,000個,變成本地足球及欖球運動的重要場所,每年一度的國際Rugby 7七人欖球賽和賀歲盃,都成為欖球和足球迷的重要回憶。





在英超賽事之前,今年3月,七人㰖球賽一改自1982年以來的慣例,轉移到啟德主場館舉行,令大球場失去了其中一項最熱鬧的年度大型活動,已引起公眾對於大球場末來去向的關注。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曾表示,會視乎啟德體育園啟用頭兩年的使用情況,再去決定大球場的未來定位。但現時所見的政府大球場,對上一次大規模翻新改建,已是1994年的事,30多年前設計的「現代化設施」,今日看來難免感覺不夠「現代」, 而相比起新簇簇又有大型天幕的啟德主場館,露天的政府大球場除了交通、冷氣和一直被詬病的草地維修,最重要難題,便是因為噪音而無法舉行大型演唱會,未能像啟德般「多功能」,保持場館的活動量去提高入場人數及收入。






但政府大球場也是一個跟香港城市變遷息息相關的地方。球場所在的掃桿甫,曾經是1918年跑馬地馬場大火受難者的埋葬地,戰後墓地遷往華富邨附近的雞龍環後,港府便著手興建政府大球場,首場活動便是足球表演。到了六七十年代,當香港足球步入黃金時期,大球場不但經常滿座,連球場的後山也擠滿買不到票入場的觀眾,爾後又持續舉行各類地本地及亞洲區足球賽事,邀來著名外國球隊前來作賽等等,可以說,對於養成香港球迷的「足球魂」,大球場在過去數十年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近十年間本地足球賽事的規模大大縮減,連帶大球場也變得相對沉靜。





雖然在現場睇波未必如電視直播般鉅細無遺;但與數萬觀眾一起穿起球衣,準備創意無限的應援方式去支持自己心儀的球隊,加上賽前賽後的活動,包括購買周邊產品、和喜好相近的球迷吹水交流、以至賽後的分享等等,都像參與了一場持續大半日的嘉年華般,帶來跟現場音樂會般無法被網絡取代的興奮體驗。

啟德體育園誕生在一個足球賽事已變成大型盛事經濟及產業的時代,跟70年前主力提供體育設備的大球場自然不可直接比較。未來的大球場,將會縮小規模主打中型賽事?還是改造成為公眾的「社區運動場」? 在你心目中,又希望它會變成怎樣子?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