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2025

港漫精神不死

#就係香港 #Beinghongkong #香港漫畫 #香港漫畫家 #動漫創作 #漫畫zine #香港藝術中心 #ComixArtsFest2025 #HKAC #動漫藝術節2025  #CantMissIt #動漫基地 #ComixHomeBase #香港動漫電玩節2025





「一套作品最主要是給自己欣賞!」——漫畫家利志達在九十年代如是說。


那是香港漫畫被稱為群雄割據的年代,一個高度精密分工,題材以武俠、愛情、靈異掛帥,銷量瘋狂增長的商業年代。香港漫畫自70年代由黃玉郎《小流氓》奠定港漫黑社會及武打題材主導地位後,到80、90年代湧現新一批後起之秀如馬榮成和牛佬,馬榮城後來脫離玉郎機構推出《風雲》、牛佬則出版《古惑仔》,連同黃玉郎《龍虎門》百花齊放,彼時漫畫是各階層港人主要娛樂之一。然而90年代中後期,部分港漫為求銷量,愈加渲染色情暴力,引起社會反感,政府亦修例管制不雅刊物,加上電腦網絡普及,網絡漫畫影響銷量,在公眾印象中,港漫也漸成為「夕陽工業」的一種。

香港漫畫工業走下坡,是否也意味香港漫畫創作的式微?剛剛在香港藝術中心揭幕的「動漫藝術節 2025 —— 原點:手繪漫/插畫藝博會」中,無論是公開徵件、經評審而展出素人及新一代漫畫家作品,還是特邀漫畫家,都反證今天香港漫畫其實更有活力,從題材、手法、作者性都和過去帶著強烈商業元素的港漫工業年代截然不同,呼應了利志達所言,先要有自己欣賞的作品,慢慢總會找到自己的觀眾。





公開徵集作品中年紀最輕的「漫畫家」只有10歲,他的作品《魔法天堂之境》是一本小誌(Zine),既交代地景設定,也繪畫故事,鋼筆畫繪畫的封面,樹下的羊面露疑惑,稍稍仰首,已見構圖功架。像這種完全獨立創作的Zine,或插畫,或中短篇漫畫集,亦是現在香港漫畫更常見的模式——過去港漫分工精細,受美國漫畫影響,頭髮、衣服、上色等工序都有專人負責,當下的港漫卻更講求畫家本身意念與言志,個人風格更濃烈。

每位作者本身的美學追求及創作母題,亦比起過去更形豐富多元。如獲邀參展的漫畫家Pen So @penso,筆下的香港舊區老街,勾起觀眾對我城的記憶,其前作《回憶見》更獲日本國際漫畫獎銀獎,可見講本土故事也無礙連結普世的魅力。Hin Cheng 的《棚屋》和《公屋》,則把香港的建築地景呈現出一種既遠又近,沒時沒空卻親切的感覺,觀察和切入點十分獨到。





展覽上出身自港漫工業年代的漫畫家也沒有缺席。像繪畫漫畫《九龍城寨》的司徒劍僑 @andysetokk,也有展出人物肖像畫作品;偉安的《靈幻異界》所繪畫的鬼新娘、辮子姑娘等經典靈異故事,則呼應了香港上世紀的靈幻漫畫熱潮。


千禧年代以降,包括小克 @diuhak、黃照達@little_pink_man、楊學德 @hok_tak_yeung、智海 @chihoichihoi和利志達 @li_chitak等漫畫家默默耕耘,形成更加獨立、講求作者洞見的漫畫美學,在海外漫畫展屢獲肯定,作品也翻譯成多國語言。


香港書節剛結束,主打各地流行動畫、漫畫、電玩、遊戲、潮流玩具模型等的「香港動漫電玩節」明天亦隨即在會展揭幕,同樣在灣仔區展出的「香港動漫藝術」,不但印證了港漫創作絕非夕陽,反而經過漫畫家及各方努力,近20年來更迸發出微小而柔韌的生態。

「動漫藝術節 2025 —— 原點:手繪漫/插畫藝博會」
日期:2025年7月22日至8月31日 上午10時至下午7時半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 地下至四樓賽馬會展廊 、 三樓張靜蘭實驗畫廊
費用:免費入場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