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2025

城市形象

#就係香港 #BeingHongKong #城市形象 #特區護照 #維港 #維港夜景 #青馬大橋 #香港國際機場 #香港電車 #香港交通工具 #香港街道 #霓虹招牌 #書法字 #北魏體 #書法招牌




特區護照內,隱藏著香港「城市形象」的哪一面?


近年來,各國護照除了融入先進的辨識和防偽技術,設計上亦越來越重視文化和視覺美感,香港特區護照也不例外。而為了提升安全性,特區護照結合了激光丶雕刻丶水印以及全息圖多重加密,加強防偽特徵。

但大家可有留意,自2019年推出的新一代特區護照中,簽證頁於紫外線燈的照射下竟浮現出香港島北岸的維港全景:維多利亞港的波光與天際線交相輝映,區徽紫荊花與絲帶圖案懸浮於上空,層次細膩;個人資料頁則以青馬大橋與汲水門大橋的璀璨夜色為底紋。同一理念延伸至香港身份證,其中更印下了煙花綻放的瞬間,彷彿要將城市活力與繁華濃縮並隱藏於方寸之間。






曾兩度獲選為世界三大夜景的維港夜色,香港獨有的城市風景。自1852年文咸填海計劃開始,小漁村的海岸線便從此改寫,港島北岸由西至東部亦日漸變成摩天大廈的森林。連接市區和赤鱲角機場的青馬大橋,是全球跨度第二長、同時供行車與鐵路的懸索吊橋,則展示出本港的基建實力。這些地標景點如同成績單,標誌著香港的經濟起飛,繁榮與進步,但這些「官方認證」的經典地標景點,又是否和你記憶中的香港城市形象完全重疊?





「城市形象」是指在居民和外界心中,一個城市所展現的獨特面貌和特徵。維港雖然經典,但能夠代表香港城市形象的,從來就不止於此, 亦會隨著年代和社會變遷而有所變化。


多元化的交通工具一直以來都是香港城市的重要特色,以電車為例,不僅採用了全球唯一的全線雙層設計,更是城市的「活歷史」(Living history)一部分——由1904年創立至今,電車見證了香港變遷,不但是市民的日常交通工具,不少經典電影亦曾以電車作為場景。電車本身的慢速行駛,看似跟香港都市的急速節奏形成強烈對比,但在繁忙時間擠滿乘客的「叮叮車」,卻常被比喻為沙丁魚罐頭,展現出都市高效率的生活節奏。




香港街頭曾經滿佈著五光十色的霓虹招牌,當中掛上書法招牌的商鋪,更是香港傳統與現代共融的特色體現——傳統中文書法字體,例如比較常見的北魏體,在起筆、收筆與轉折處的銳利線條與厚重結構,帶來一種獨特的力量感與氣勢,其他如行書、草書、楷書等字體,也能同樣地把招牌化成城市的「文化名片」,凸顯出這座繁忙都市中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與人文氣息。


城市形象,既可以如維港或青馬大橋般宏偉壯觀,也可以展現出日常生活的溫柔細膩。當我們討論什麼才最能代表香港城市時,答案可以毫不單一。假如有一天,護照上不再只有維港,在你眼中,怎樣的設計才能夠承載歷史底蘊,讓市民產生共鳴,能讓人一打開就感歎道:This is Hong Kong!?

圖文//Beatrice(實習生)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