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2025
獨食,讀食。
#就係香港 #BeingHongKong #港式飲食 #飲食文化 #香港作家 #香港出版 #獨食 #獨旅 #一人份 #讀食手記 #食譜
#就係香港 #BeingHongKong #港式飲食 #飲食文化 #香港作家 #香港出版 #獨食 #獨旅 #一人份 #讀食手記 #食譜

近年「獨旅」成風,甚至被視為「自我探索和成長的機會」,而「1111」 更被用作購物活動的推廣手法.....但在不外出旅行、不需要藉口去消費,過平常日子時,你什麼時候會「獨食」?
食飯本是日常需要,但一個人獨自外出食飯,你可能都有機會遇上以下一種或以上的經驗——餐廳即使未客滿,甚至大半空著,卻被分配到最不舒適的座位(較好位置總是預留給未出現的兩人以上顧客); 某些食物種類,例如火鍋或者韓燒,更指明不提供一人份; 而某些特別節日(如情人節),一個人要在外吃飯飯不但「選擇困難」(因為大部分食肆都只提供套餐),甚至被形容需要鼓起極大的勇氣才可以......
有人會選擇茶餐廳或者不同類型的快餐,因為講求高率率的「速食」,讓人以最短時間吃飽,其他都不太重要; 也有人會選擇日式餐廳,大概因為日本是眾多亞洲地方之中,擁有最多「獨食」款式選擇的菜系,而無論是壽司、拉麵、或者鐵板燒等,日式餐廳大多設有適合一人食的吧枱,有些人甚至會特意選擇坐吧枱,可以看到廚師準備食物的手藝,成為進餐體驗一部分。
想再進一步享受「獨食」的人,甚至會將過程延長——自己動手去煮,然後慢慢享用,再仔細地清洗餐具,即使煮的東西十分平凡日常,卻為「獨食」加添活在當下的儀式感。一直研究本地飲食文化的香港作家鄒芷茵,繼前作《食字餐桌》和《小食部》後,上月便將各種文學作品中提過的食物味道,結合香港人的日常生活經驗和記憶,並附上自家食譜出版成書,雖然當中不一定每個食譜都是一人份量,卻堆疊起香港獨有的多元飲食口味選擇,也讓人感受到,原來廚房和書房的距離可以很近——閱讀和進食,即使可以跟人分享,但最深刻的感受,卻離不開個人的自身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