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2025
防空洞,大隱於巿區
#就係香港 #Beinghongkong #香港歷史 #日據時期 #歷史建築 #防空洞 #香港社區 #灣仔 #皇后大道東 #星街 #華仁書院 #堅尼地道 #油麻地 #加士居道 #尖沙咀 #柯士甸道


近日中東地區發生戰爭,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遠在亞洲的香港,與戰爭的距離看似很遠,但如果你有留意那些「大隱隱於市」的防空洞,便會發垷,香港隱藏了不少昔日的戰爭遺跡。
早在1941年,港府已在市區不同地方建立起多處防空洞。後來香港成為日軍進攻轟炸的目標時,防空洞便發揮不少保護作用。當時的防空隧道由防空署負責興建,大多建於市區的山丘或者地底下,牆身並以混凝土加固,抵擋轟炸衝擊。防空隧道通常設有多個出入口,分佈在市區不同角落,且洞口各有編號,令市民可清楚知道身處的位置。
然而這些戰時的防禦設備,經歷接近八十年的城市變遷後,大部分已經封閉及荒廢。截至今年一月為止,香港仍保存了26條廢置的防空隧道,其中五個防空洞的位置就位於灣仔,但相信不少在區內返工返學的人,都未必發現它們的存在。



位於灣仔和金鐘之間的地段,在七八十年代海軍船塢填海、以及位於山坡上的域多利兵營拆御之前,乃屬於軍事用地,也是戰時日軍轟炸的主要目標之一。今日位於皇后大道東和金鐘道交界的石坡上,仍然可清晰見到三個並排的防空洞入口,左右邊的兩個已被鎖上,中間一個更直接用石塊封起。因為周邊一帶都是商業辦公大樓、酒店、商舖和民居,平日在附近上下班及外出午膳的打工仔,都會途經這個路口,但狹窄的行人道上人來人往,身旁的防空洞也往往擦身而過了。



穿過太古廣場三座,來到斜坡上的永豐街和星街交接處,在服飾店和餐廳之間,有一條短短的掘頭巷,巷子盡頭原來也藏著一個防空洞入口。這一區本為香港開埠早期時的發電廠原址,也曾經有過香港最早的墓地,近年卻蛻變為時尚化的商住及消閒社區,氣氛跟僻靜的小巷顯得有點格格不入。巷內有一間只有兩米高的土地公神龕,不時會有人前來點香拜祭,也有市民會在巷口朝著小巷深處雙手合十祈願,當被問到有關防空洞的𧦠異傳聞時,卻會避而不談,彷彿形成一種默契,和防空洞保持距離。




回到皇后大道東再走約十分鐘路程,到達華仁書院下方的巴士站,兩個防空洞入口隱藏於行人天橋之下的斜坡上,又有野草野花長在洞口四周。這段皇后大道東,路上雖沒有商廈或店鋪,主要分佈了學校和醫院,但學生和市民下車後,通常都會逕直前往目的地,而鮮會發現防空洞就在身邊。再沿著堅尼地道往半山走,抵達百里士山的斜路,山丘下會先見到前址為皇家海軍醫院的律敦治醫院,走上斜坡後,華仁書院和聖若瑟小學各自座落於天橋兩側,兩旁的灣仔公園和司徒拔道遊樂場,則為市民提供休憩和運動的好去處,但毗鄰被閒置經年,隱蔽在林木間的防空洞,卻消失在公眾視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