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2025
香港女性「更衣記」
#BeingHongKong #就係香港 #就係香港2025夏季號 #HongKongWearables #穿著香港 #HongKongDressDecode #HongKongFashion #香港製造 #香港時裝 #香港製造業 #客家人 #水上人 #校服 #長衫 #港式西裝 #老店 #洋服店 #裁縫 #深水埗 #棚仔 #布藝市場 #南豐紡織文化藝術館 #刺繡 #針織工藝 #美術指導 #更衣記 #張愛玲
#BeingHongKong #就係香港 #就係香港2025夏季號 #HongKongWearables #穿著香港 #HongKongDressDecode #HongKongFashion #香港製造 #香港時裝 #香港製造業 #客家人 #水上人 #校服 #長衫 #港式西裝 #老店 #洋服店 #裁縫 #深水埗 #棚仔 #布藝市場 #南豐紡織文化藝術館 #刺繡 #針織工藝 #美術指導 #更衣記 #張愛玲

因應天氣和潮流轉變,人們更換身上的衣服,是自然不過的事;倘若將時間軸線從季度或年度拉得更長遠,回顧由傳統的漁農社會,到千禧年前這百多年間,由客家及蜑家的勞動婦女,到1980-90年代的現代職業女性,你會發現,香港女性身上的衣飾不但發生了重大變化,而每一階段的改變,都標誌著其社會地位的提升,以至香港城市的整體變化。


為了呈現這種變化,剛剛出版的《就係香港》夏季號,我們邀來本地插畫家Kengyou Shu @Kengyou_shu,用黑色水墨筆調繪畫多幅女性著裝的插畫。當中包括身穿藍或黑色衫褲、頭帶涼帽的客家女性、以及頭戴竹笠並穿著用薯莨汁漿洗的麻布衣服的蜑家女性,衣服標誌著她們的族群身份,同時突顯出傳統勞動婦女的刻苦耐勞。踏入二十世紀初民國時代,黑白色的「文明新裝」成為年輕女生最流行的衣飾,呈現出當時男女平權意識的興起,女性開始擺脫傳統桎梏,知識水平提高,也有了社交活動的自由。




二三十年代及至戰後六七十年代,雖然都屬於長衫(或稱旗袍)主導時裝潮流的歲月,卻由起初較闊身、裙長及足踝的中性剪裁,到戰後五十年代,在香港結合西式立體剪裁,突顯女性身裁,演變出《花樣年華》式的瑰麗,這段期間的女性,亦更加活躍於社會各個層面。六七十年代後因為工業起飛,更大批女性進入職場,加上當時西方電影音樂等流行文化的薰陶,傳統的長衫開始淡出,不少經濟獨立自主後的女性,紛紛換上更西化的現代衣著打扮。來到1980年代,女性社會地位進一步提升,更多人由家庭走到職場,成為獨當一面的職業女性,從衣著打扮上也隨之變得更「強勢」——墊膊西裝、泡泡袖上衣、一整套的power suit西裝加西褲裝,都是八十年代流行的衣服款式,甚至在近年成為新世代的潮流打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