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2025

城寨如何變成公園?
#九龍城寨 #KowloonWalledCity #九龍城寨之圍城 #九龍城寨光影之旅
#就係香港 #BeingHongKong #珍重香港 #香港街道 #城市散步 #中環 #西環 #九龍塘 #大角咀 #新蒲崗 #深水埗 #大南街 #香港字 #字體設計 #霓虹招牌 #香港老店 #北魏體 #香港北魏真書 #貨車字 #李漢楷體 #監獄體 #曾灶財





參觀《九龍城寨光影之旅》的遊人,可有留意展覽所在的城寨公園,記下了哪一部分的城寨故事?

在旅發局的介紹中,位於城寨原址的城寨公園佔地逾三萬平方公尺,「公園布局巧妙融合古典中式園林建築與現代園景設計。古雅的涼亭、青蔥的草地和碧綠的池塘,組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與昔日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三不管』社區形成鮮明對比。」

為什麼「三不管的黑暗之城」,會變成了「江南古典式園林」?






1987年1月14日,中英雙方達成清拆九龍城寨的共識後,在宣佈清拆的同日,港府亦宣佈在城寨興建公園,時任署理港督鍾逸傑指九龍城區內樓宇稠密,毗鄰啟德機場,捨高樓大廈選取公園,可避免影響升降航道,並提供社區設施。當年的建築署建築師按照清初江南園林去設計公園的佈局,城寨公園於1995年正式開放予公眾,從以往極高密度的舊樓社區,變成為富江南味道的中式花園。

30年後的今日,放眼賈炳達道公園後方的九龍寨城公園,彷彿看見一個與周圍環境完全隔絕的中式園林。踏入正門,右邊先會見到被四幅矮牆圍繞著的「南門懷古」遺跡,內裡包括寨城城牆殘存的牆基、排水溝、城門石板街道、以及戰後樓宇的地基和刻有「南門」和「九龍寨城」字樣的殘缺花崗石塊等等,將不同階段的城寨建築碎片都集中在一起。





興許因為電影掀起的熱潮,擺放在大門入口後面的城寨銅製模型,以及後方一幅在城寨清拆前,由日本歷史學家可兒弘明帶同其他學者進城內考察,並由寺澤一美繪製的城寨剖面圖,也成為遊人的打卡點——這裡亦是人們能在城寨公園內少數能夠「看到」戰後城寨發展成全世界最高密度社區的唯一「景點」。

公園中央的建築物,是清朝於1847年初的九龍巡檢司衙門,後來先後改為濟貧院、老人中心、義學等用途。城寨清拆,衙門經復修後變成了展廳,在《光影之旅》展覽舉行之前,展出城寨建成、易權及發展成三萬人口社區的經過,又附設舊居民的訪問,和一幅由居民製作的平面圖,記錄城寨街坊的秘密通道路線,中庭屏風後數個展廳,又以錄音及幻燈片,重置城寨居民生活環境。




在這些以外,公園內並未有留下城寨尤其是戰後那個階段的舊建築,取而代之是悉心營造的中式庭園,在假山流水和樹木盆景的佈置下,不但與外邊的地盤和舊街區隔絕,同時也讓人抽離了城寨原來的時空脈絡。

文化研究學者阿巴斯(Ackbar Abbas)曾在著作《Hong Kong- Culture and the Politics of Disappearance》中,以九龍城寨作為例子,討論歷史建築地標的保育和消失,“Preservation is not memory.”——在保育歷史建築的過程中,往往也意味著將過往的「污點和痛苦」一併掩埋,如此,城寨「最古老的歷史」被保留了,但人們心目中的那個城寨卻消失了。

《珍重香港2》 中的「REvisit//REcord//REbirth城寨再生 Kowloon Walled City」專題,詳細記錄了城寨百餘年間的變化,同時探討在城寨消失後,包括電影及其他流行文化創作如何重構人們對於城寨的記憶和想像。訂閱 :https://bit.ly/bhkredux2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