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2025

關稅戰從未止息

#BeingHongKong #就係香港 #MadeinHK #香港工業 #香港製造業 #駱駝牌 #紅A #東九龍 #觀塘 #牛頭角 #新蒲崗 #大角咀 #紡織 #荃灣 #青山公路 #南豐紗廠 #工廈建築 #工廠大廈 #活化工廈 #香港味道 #工展會 #太平地氈 #紅白藍 #關稅戰 #貿易關稅



近月受到舉世關注的關稅戰,這幾天看似有暫緩跡象。這項導致全球貿易局勢緊張的措施,究竟只是短暫停息,還是仍會持續,相信是大部分國家/地區的生產商,無法不憂心忡忡的困擾。


生產成本、配額制度及關稅,從來都是以出口為主導的製造業界,決定在什麼地方、用什麼方法去生產、以至出口市場及商機的重要因素。自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當香港開始出現更有規模的Made in Hong Kong產品,並外銷到不同地區開始,便一直面對著各類性質及幅度的配額限制和貿易關稅,其中戰後本港紡織業界所經歷的,更大大




三十年代時,面對戰爭陰霾,不少華北和華中的廠家,開始將工廠遷到當時局勢相對穩定、且享有英聯邦特惠稅的香港,當時本港製品的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到了四五十年代,大批工業家將紡織廠由上海搬到香港,為本地工業現代化奠下基礎,本港出產的棉紗產品亦開始轉移到英美等地。當時香港紡織業無論在投資、出口量都領先本地其他工業,更曾聘用超過三成的製造業勞動人口。


但當時國際間亦接連出現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限制香港出口到西方工業國家的紡織品數量,七十年代後更由港府按照公司每年賣到海外的紗線數量,決定來年配額,形成了紗廠之間互相買賣甚至炒賣配額的做法,也令不少廠家對於投資新機器漸趨保守,或者將生產地轉移至未受貿易配額限制的地區,當時部分紡織廠家更去到遠及非洲尼日利亞,剛果和塞拉利昂等地開設生產線。

八十年代後,工業大舉北移後,在內地或其他地區設廠的香港廠家,依然面對不同形式的貿易限制。春季號《就係香港》以「香港製造」為主題,探討香港紡織業在過去百年的轉變,當中既討論到四五十年代來港的上海工業家,如何造就香港紡織業的黃金年代,也談及他們如何在不同的貿易限制下,突破及轉型。

訂閱春季號:https://bit.ly/bhkspring25
四期訂閱:https://bit.ly/bhk2025

✨網店訂閱專屬待遇✨
1. 網店訂購即送【1940年代「香港製造」手繪廣告】明信片(隨機一款)
2. 網店訂閱四期(由2025年春季號開始),即享有優惠價 $620(原價$720)
3. 凡訂閱春季號,即可以八五折加購1960年代 「香港製造」廣告明信片(一套五款,優惠價$85)及「香港製造」經典藏品明信片(一套六款,優惠價$115)

(圖1/ 2/ 5/6/ 7由六廠紡織文化館 @mill6chat 提供)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