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洲太平清醮儀式年年都會舉行,但西貢蠔涌村的太平清醮卻是十年一度。一個蠔涌人,一生之中可以參加多少次?
上周日本地非牟利機構義遊VolTra 聯同西貢蠔涌村長大的曾翠珊導演,於西貢公立學校舉辦紀錄片《冬未來》(Winter Chants)公眾放映會,電影紀錄了跟西貢市只有 20分距離的蠔涌村,有300年歷史的太平清醮。



在香港,太平清醮又稱為「打醮」,目的主要是酬謝神恩、祈求上天驅逐瘟疫、保佑村民平安。各區打醮的時限和祀奉的神都不同,每年一度的長洲主祀北帝,每兩年一度的西貢糧船灣主祀天后,每五年一度的元朗牛徑村主祀八鄉古廟的觀音,而每十年一度的蠔涌,則主祀車公。
對蠔涌村民來說,每次打醮都是一場盛大聚會——以蠔涌村為首,聯同其他七條村合辦,包括大埔仔村、莫遮輋村、相思灣村、大藍湖村、蠻窩村及竹園村,打醮儀式最少維持四日。紀錄片所拍攝的2020年打醮,受疫情影響下,盛大的戲棚表演及齋宴堂食被迫取消,加上海外村民無法回鄉,只能透過視像見面,參與人數由2011年的900多人下跌至700多人;跟2001的2,000人相比,場面顯得更是寥落。



對於區外人及遊客來說,西貢是「 香港後花園」,是渡假或消閒目的地——以這裡為起點出發行山外,很多人都會在碼頭乘搭街渡到鄰近的小島如橋咀、半月灣、鹽田梓等地遊覽;或在市中心一帶的酒樓飲茶、食海鮮、買海產乾貨;也有人會帶同小孩和寵物前來酒店渡假,在附近的遊樂場放電、放飛箏等等。
然而在渡假之外,西貢其實也是不少人居住的社區,甚至是從小到大成長的「家鄉」,區內有多個村落均擁有悠久的歷史傳統。曾翠珊曾在太平清醮慶典擔任司儀,透過紀錄片記錄這個十年一度的盛會,同時也在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從小在蠔涌長大的她,是一個通山跑的小孩,在這裡學習如何與大自然共存,中學時期也在西貢讀書。成為導演後,她多部作品的主題亦一直圍繞著西貢,包括《蠔涌》、《河上風光》、《大藍湖》、《河上變村》和最新作品《冬未來》,當中記錄村落的歷史、女性人物的小故事、村民如何合力舉辦太平清醮的過程外,同時也在向大家提問——什麼是「家」?移居海外多年的人仍然是村民嗎?居住多年的外傭又是村民嗎?下一個十年,還會有同等規模的太平清醮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