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政府推出的新的士車隊預計在本月底便開始投入服務,最令市民關心的,當然是車隊的營運方式和收費水平。政府運輸及物流局表示,將會允許車隊在網約平台自行設定預約費或「包車」收費模式,車上又會安裝電子支付和監察系統,顧客更可以透過評分制度,確保司機的行為及服務態度良好。

新車隊會否提升一直被詬病的的士服務,以至對於原有的士行業及牌照持有者將會帶來怎樣的影響,仍有待觀望,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不久將來,當這五家公司共3,500部的士車陸續在路上行駛,街道原來只有紅、綠和藍三色的士的特徵,也將會改變——新車隊均會採用全新配色,包括如橙、白、粉紅、黑色和紅黃色,在外觀上大異於舊式的士。


的士/計程車/出租車,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稱謂,卻是每個城市不可或缺的公共交通工具,部分大城市如紐約、倫敦和東京等,不但各有常用的的士型號,亦發展出自家獨有的「的士文化」,甚至演變為城市特色的一種。


在倫敦,黑色的Hackney carriage已成為的士代號;紐約的士則採用黃色,跟香港一樣可以在街上截車,但車費外還有小費和稅金,的士司機的服務態度也「聞名遐邇」。日本的士則依據所屬公司不同,車身顏色分為黃色、綠色、橘色、黑色、白色等,但車牌均採用深綠色,部分黑色車身(私人)的士,司機更一身黑色西衫制服,車卡較寬敞及豪華,收費也最高。



在香港,以紅綠藍三色去區分不同地區的的士服務,也是本地特色之一。紅色為「市區的士」,綠色為「新界的士」,而藍色為「大嶼山的士」,當中又以市區的士數量最多,收費最高。自1920年代香港出現首家的士營運公司後,在六十年代之前一直分為港島和九龍區的士,1972年紅隧通車後,港九兩地的士才合併為市區的士,而新界的士則於1979年正式發牌,1983年有又大嶼山的士投入服務。1974年後,市區的士更統一採用現有的紅色。


這種按「市區」、「新界」和「大嶼山」為的士服務分類,並以不同顏色車身去區分的做法,跟香港城市規劃和演變有著密切關係。「紅的」在擠迫的鬧市環境清晰可見,「綠的」則跟郊區的環境更融入,而大嶼山的士雖然只有70多部,但車身的淺藍色更讓人有前往離島渡假的感覺。

來到今日,雖然紅綠藍的士各有指定行走服務的地區範圍,但隨著交通網絡的擴展及變化,卻出現更多同時可以見到不同顏色的士的地區交通樞紐,最明顯的例子便是赤鱲角國際機場。在機場的士站內,三色的士並列,藍的只接載前往大嶼山島上的乘客;綠的則接載前往新界東北(沙田以北)及新界西北(荃灣以北)的乘客,前往其他地區的則可乘搭紅的。



三色的士對於不熟悉本港地區分佈的遊客而言,相信一時間會難免有混淆。但即使對本港市民而言,在某些地區如沙田、荃灣、將軍澳和西貢等,若非區內居民,也可能未必清楚知悉,「綠的」可以在新界區以外部分指定公路行駛,載客往返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將軍澳醫院急症室、沙田馬場、觀塘順利邨、坑口、青衣和荃灣三個港鐵站,以及迪士尼樂園和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公共運輸交匯處等地。上述幾個地區也會見到紅綠兩色的士站並列的情況,方便市民和遊客前往特定的公共設施和遊客景點,也變成另一種地區特色。

香港雖小,但隨著愈來愈多的跨區及跨境道路系落成,加上城市化範圍一直擴展,從前的市區和郊區甚至離島的界線已愈漸模糊,的士以顏色分區,在日後又會否隨著新的士車隊而有所改變?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