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2025
靜觀西營盤日常
#西營盤 #香港社區 #舊式社區 #街舖 #東邊街 #西邊街 #第一街 #第二街 #第三街 #高街 #般咸道 #英皇書院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 #贊育醫院 #西區社區中心 #救恩堂 #嘉軒餅店 #關興記 #第二街公共浴室



西環區內真正「打卡able」的景點,或許不是泳棚、堅尼地城海旁或者壁畫街,而是西營盤內中西匯聚,歷史與現代交錯,且充滿著街坊生活氣息的社區。
西營盤一帶,自皇后大道西一直向山上發展,以正街作為中心點,東西以東邊街和西邊街為界,再橫向劃出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和高街,形成特別的「目」字形街道,是香港最早期有規劃的住宅和學校社區。近海的西營盤昔日亦是貿易重地,沿岸停靠大量遠洋帆船或蒸氣船,貨倉、貨運等相關行業一直伸延至堅尼地城,而沿電車路兩旁專門售賣中藥材和海味的店鋪林立,並一直保留至今。



千禧年後,隨著港鐵線延伸至港島西,原來瀰漫著寧靜的山城氣息的西營盤,也出現了不少轉變。舊式唐樓陸續清拆,建成了高聳的樓宇屋苑,但沿著東邊街、西邊街和正街多條斜路而行,從高處往下望,樓宇夾縫中仍可窺見維港景色,兩旁密密麻麻的小店之中,依然可以感受難得的舊區風情。

原本住在九龍區的Billy billyssketching ,自女兒升上小二後便成為「全職爸爸」,每天要定時接送她前往位於西營盤的小學。女兒上後的空閒時間,令他開始留意附近社區有趣的角落。西營盤是個歷史悠久豐富的社區,既匯集了英皇書院和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等百年校舍,或者高街精神病院等西式歷史建築,亦可以發掘到傳統中式老店的特色——「每次經過位處高街與正街交界扶手梯旁的五金舖,經常都半掩著通花鐵閘,而店內貨品擺放得十分凌亂,老闆卻能按顧客要求快速找到對應貨品。」據Billy長時間的觀察,這裡不少店家都似乎睇心情營業,因此經常會在轉角處發現驚喜,他更將這些發現用畫筆一一記錄下來。



由正街轉入第三街,左邊是前身為舊贊育醫院的西區社區中心,仍保留著西式紅磚牆建築外觀;右邊則是以新哥德式風格設計的香港崇真會救恩堂,而街巷裡多間小店更圍繞著Billy日常的「湊女」生活——位於女兒學校對面的嘉軒餅店,大雪櫃內的啫喱杯與木糠布甸是「女兒至愛」,所以會經常光顧,他分享道:「假如某日放學時,特別多學生入內買麵包或甜品,就代表學校當日的午餐不合大家口味。」舖內的麵包和西餅款式雖算不上特別花巧,卻是許多附近學生和街坊不可或缺的日常選擇。




對於並非在西營盤居住的Billy而言,這個社區亦讓他回想起不少童年往事——走進關興記荳品雜貨舖,舖前掛滿袋裝枝竹、生根等油炸荳品,桌面上擺放一板板鮮嫩豆腐,以至在塑料籃內漂浮的芽菜,濕漉漉的環境,都令他回憶起兒時陪媽媽到街市買餸的日常,「每逢經過這裡的街舖,熱情的檔主、舊式店舖的陳列方式,都喚起我相似的回憶。」在近日舉行的畫展上,Billy展出多幅用鉛筆、墨水筆及水彩描畫的西營盤街景,從般咸道的石牆古樹和高街舊精神病院,乃至小街窄巷上的花店與泰式醬料舖,累積成三本厚厚的畫簿。繪畫過程中,他亦遇上不少同樣對西營盤社區有著共鳴及回憶的街坊居民,「有伯伯更認出畫中是他出生的贊育醫院,也有老街坊主動分享在母校和經常光顧的小店所留下的珍貴回憶。」

隨著新型屋苑進駐,西營盤近年有不少新式咖啡店和餐廳進駐,同時卻又有像「叁去壹」等老字號茶居陸續消失,「般咸道上的滙豐銀行分行在上年關閉了,有百年歷史的第二街公共浴室亦將在六月關閉。」Billy 慶幸,自己在不知不覺用畫筆記錄下社區的種種變遷,為自己,也為街坊留下了大歷史裡鮮會記下來的生活痕跡。




「爸不得畫西營盤」畫展
日期:即日起至3月24日
時間:13:00 - 20:00(逢星期二休息)
地址:knock knock 覺閣 knockknockbookstore西環石塘咀保德街27號地下
(圖1-7, 16-20由受訪者提供,作品圖為局部,原圖請參考展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