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2025

香港製造,如何造就香港?

#BeingHongKong #就係香港 #MadeinHK #香港工業 #香港製造業 #駱駝牌 #紅A #東九龍 #觀塘 #牛頭角 #新蒲崗 #大角咀 #紡織 #荃灣 #青山公路 #南豐紗廠 #工廈建築 #工廠大廈 #活化工廈 #香港味道 #工展會 #太平地氈 #紅白藍



近月以來,關稅新聞幾乎每天都成為新聞焦點,除了國與國之間的政治角力,每一場關稅戰的出現,背後也意味現有製造業中心面臨的變動。曾經因為節省成本或其他原因而分佈於世界不同國家的工廠,接下來會否又再來一次「大風吹」,遷移到能躲避關稅的別國,或者回歸本身所屬地,都會對世界經濟社會帶來重大影響。

對於香港而言,受到關稅及其他貿易措施,以至國際政治社會經濟等不穩定因素影響,從來都不是新鮮事。自二十世紀初開始,製造業在這個以中外貿易為主要定位的港口陸續湧現,並行銷東南亞及世界各地;到戰後「Made in Hong Kong」的產品,無論質和量,都曾在世界出口市場佔去重要地位。這一切的背景,跟過去百多年來內地、亞洲及世界局勢的變化有著密切關係。



以面積而言,香港是一個極小的城市, 也缺乏天然資源。但「香港製造」之所以那數十年間發光發熱,雖是時勢使然,卻不應忽視每個人的努力。一個玻璃膽熱水瓶,一個塑膠水桶,一個軍用電筒或電池、一條牛仔褲,一件針織衣物、一個半導體收音機、一件為知名廠牌代工的玩具⋯⋯每一件產品背後,都回應了它們出現當時的香港社會及國際市場所需,也記載了當時無數工業家的創意,以及無數勞工所付出過的血汗。環境和時勢令當時每個人都難免處於被動的處境甚至困境,但悉力排除萬難、努力求生,卻是將被動化為主動的關鍵,即使在低潮時,仍然不被無力感所主宰。Made in HK 不只是一個生產地的標籤,或者虛無的情感,而是一份實實在在的能量。香港曾經如此,香港未來還可以如此?



即將出版的《就係香港》春季號中,我們以「Made in Hong Kong香港製造」為主題,從不同角度去探索「香港製造,如何造就香港?」這個議題。當季刊在印刷廠生產的過程中,當一頁頁的內容陸續呈現眼前時,也不禁想起香港出版和印刷業(包括書刊及包裝)在過去百餘年由興起、興旺到下滑的過程——過去的黃金年代雖然一去不返,但活在當下,盡力而為,保持質素,誰又可以肯定,「香港製造」沒有未來?




網店訂閱專屬待遇

1. 網店訂購即送【1940年代「香港製造」手繪廣告】明信片(隨機一款)
2. 網店訂閱四期(由2025年春季號開始),即享有優惠價 $620(原價$720)
3. 凡訂閱春季號,即可以八五折加購1960年代 「香港製造」廣告明信片(一套五款,優惠價$85)及「香港製造」經典藏品明信片(一套六款,優惠價$115)

訂閱春季號:https://bit.ly/bhkspring252025
春夏秋冬四期訂閱:https://bit.ly/bhk2025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