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2025
團年飯,你是打邊爐,還是食盆菜?
#香港飲食 #打邊爐 #九龍城市政大廈 #熟食中心 #盆菜 #圍村 #傳統習俗 #社交活動 #圍爐 #農曆新年 #團年飯


打邊爐和食盆菜的樂趣,遠不止是圍爐取暖。
走進九龍城市政大廈內的熟食中心,一股濃烈的港式沙爹湯底味道撲面而來,場內二十多圍檯上,擺滿手切牛肉、脆肉鯇魚、生菜和公仔麵等各式各樣的配料,有家庭專程來吃團年飯,也有約來幾位知己好友聚舊,一邊夾著自己喜愛的配菜「烚下烚下」,一邊有講有笑,氣氛特別熱鬧且溫馨。
「冬至圍爐而吃,曰打邊爐。」早在明末清初的《廣東通志》,便有記載「打邊爐」的說法,至今不但伴隨著無數人度過寒冬,香港人更是一年四季都熱愛打邊爐,且各種風味的湯底和食法層出不窮——有別於日本的壽喜燒或台灣的一人一鍋,香港既有先吃雞煲、羊腩煲,然後再用湯底打邊爐,亦有融合日式和台式的自助火鍋,食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自由選擇醬料、辣度和不同的食材。


然而,無論形式如何變化,港式火鍋的社交本質始終如一——一大班人圍著一個爐,暢所欲言,分享生活中的趣事和煩惱。火鍋的魅力在於它的多樣性和互動性,有人注重牛肉每個部位泡幾秒才算完美;也有人喜好先吃肉類海鮮後吃菜的順序;更有人享受在鍋中搶別人一粒魚蛋或一塊肉。打邊爐數小時內,即使忘記吃過什麼,也會記得圍在爐邊一起渡過了一個晚上,那可能是你公開試放榜前一晚,亦可能是與多年不見的朋友再次重聚的日子,又或者一家大細幾代同堂,滿滿都是珍貴的回憶。


農曆新年將至,盆菜亦是許多人過年聚會時的餐桌必備。這種在新界圍村被稱作「食盆」的傳統飲食方式,昔日常見於鄉郊舉行紅事(添丁或結婚)和白事(打醮或祭祖),但今時今日每逢中秋、冬至或團年,很多人都會叫盆菜外賣或到會,普及程度就連鎖飲食集團都有供應。有別於火鍋可以隨意將食材放到湯底裡「一鍋熟」,盆菜內的食材大部分都要單獨處理,並按序放入包括蘿蔔、芽菇、豆卜、豬皮和燜豬肉,最上面則放置油雞、燒鴨或大蝦,甚至鮑參翅肚等名貴食材,而不同地方的盆菜味道亦不盡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