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1/2025

如果谷埔係間學校,上堂會學到什麼?

#新界鄉郊 #香港邊境 #谷埔 #谷埔碼頭 #松記士多 #宋伯士多 #啟才學校 #客家話 #客家文化 #自然生態 #蘆葦叢 #紅樹林 #飲食文化 #移民潮 #慢針黹 #香港展覽 #谷埔係間學校 #鄉郊豐年節 #香港藝術




這條位於沙頭角對岸,擁有超過三百年歷史的客家村落,清末時期便有宋、何、李、楊、邱、鄭、吳及曾等不同姓氏的五百多名村民聚居,谷埔原來大片的水稻田,如今變成了金黃色的蘆葦叢和紅樹林。

從碼頭漫步前往村子,沿途會見到不少行山客在松記士多吃飯,或在宋伯士多稍作休息。來到由村民斥資並於1932年建成的啟才學校,這座三級歷史建築旁的活化附屬建築,依然保持原來掛牆的黑板、綠色鐵窗和地板,似是向每位到訪的「學生」細說谷埔往昔的歷史故事。

啟才學校全盛時期有120多名學生,當中包括谷埔村及附近村落的適齡學童,直至1960年代迎來外遷潮,學校終於在1993年因收生不足而停辦。有村民回憶起學校早期採用客家話授課,後期才轉用廣東話;也有村民對當年學校請來的老師印象深刻——谷埔婦女平日因為需下田務農而常穿褲子,大家對穿裙子的老師十分好奇,也因而憶起與村內好友一起上學的快樂時光。



近日香港水墨藝術家管偉邦 koonwaibong 聯同九位藝術家,將創作化成書本,除了由管偉邦所繪畫的《谷中埔里》,記錄了由水路入村時,經過谷埔碼頭、蘆葦田至啟才學校的沿途風光;也有洪文龍藉「谷」外人的眼光,觀察谷埔的人文面貌,並涵蓋歷史、建築、生態環境、學校及未來願景,編寫成《新編谷埔常識課本》;還有霍嘉穎編寫的《食埔》,用谷埔村內的酹鍋邊、蕃薯飯及李家黃酒雞等菜餚,展現出客家人平日與節慶的飲食文化,亦透過村民習慣把餘下的可樂寄存在街邊的士多,呈現了節儉的街坊文化。

雖然六七十年代時大量谷埔原居民移民至海外打工,令村內逐漸人去樓空,不過村民對故鄉的思念卻未曾間斷。香港近年也同樣經歷移民潮,不少移居外地的香港人也滿懷對家的想念。「慢針黹牧民」計劃 slow.stitch.nomad 的創辦人Toby Crispy fashionclinic_by_t,在2020年開始透過慢針黹將舊衣服變成個人日記或口述歷史書,這次到訪伯明翰、倫敦再回到香港後,她嘗試透過紀錄片重拾大家對谷埔的認識,然後再邀請其他人寫一封信給谷埔、香港或一個想念在香港的人和地,最後將其中一段話繡在一件舊衣服上,並在即將舉行的「鄉郊豐年節」中展出。


谷埔舊村民宋玉錢先生的女兒繡了一棵樹,並標示 “There is a tree growing inside my 爸爸 house in Kuk Po”;也有一位移民英國2-3年的13歲女孩,留下「千言萬語,也不如這句話來形容我對你的思念:我愛你香港,僅此而已!」;也有人想起那個原本不懂煮飯的朋友,如今在異地開了小食店,約定「下次見面記得煮咖喱魚蛋。到時我會帶維他奶過來,重拾美好時光。」看似是個人故事,卻承載不少移民海外的谷埔人對家人與故鄉的思念。

「故鄉並非只是一個地方名,更是一種感覺,是思念的人,是不滅的回憶。」

有人在移民英國首周買的枕頭套繡上「它象徵重建家園的過程。我希望散落各地的朋友都可找到心中的家,與所愛的人相擁。」;也有人因為到達後沒有給家裡打一通電話報平安而「抱歉」.....看著收回來的信件和舊衣服上的刺繡,Toby在丈夫的恤衫上繡了「有燈就有人,有人就有衫,我像一條線,穿起好朋友,好友的好友,村民的親友。為谷埔重聚,也重聚我們。」



這個貌似山旮旯的地方,是不少谷埔人心心念念的家。即將舉行的「鄉郊豐年節」,透過攝影展 、戶外音樂會、原野劇場、農作市集及不同藝術裝置等呈現方式,帶人親自到谷埔上一課,好好感受一下難得的客家鄉村文化。




《谷埔係間學校:管偉邦團隊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3月1日
時間:10:30 am – 16:30 pm(星期五至日)
地點:沙頭角谷埔村谷埔客廳

鄉郊豐年節:谷埔「聲—色—味」之旅
活動日期:2025年1月18、19、25、26日
展覽日期:2025年1月18日至2月16日
時間:中午12:00至下午7:00
地點:沙頭角谷埔村
網站: www.kukpofestival.hk


(圖5、12-15 由 slow.stitch.nomad fashionclinic_by_t 提供)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