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2024
與啟德密不可分的新蒲崗
#新蒲崗 #啟德 #啟德機場 #九龍城 #大有街 #長江製衣廠大廈 #紅A #工廈 #鑽石山 #大磡村 #香港社區 #社區發展
毗鄰舊啟德機場的新蒲崗,在戰後六十年代已發展成一個大型工業區。現在沿著串連起新蒲崗八街的大有街而行,依然可以看見如紅A塑膠廠(星光實業有限公司)及長江製衣廠等屹立多年的工業大廈,不但是新蒲崗的地標,工廠區也藏著不少香港人的共同回憶。像兒時家住黃大仙的詩人雄仔叔叔,便曾在1968-71年間在高峯織造廠打工,朝11晚7辛勞工作,去換取HK$8一日的工資,同樣是當年不少工廠工人的日常寫照。
隨著七十年代末越來越多工廠遷移至內地,區內不少工廈亦逐漸變成寫字樓,三祝街成為汽車維修的集中地,也陸續有高聳的新式商廈進駐,新蒲崗逐漸轉型為商貿區。來到近年,相宜的租金更吸引不少年輕設計師、音樂人或創作人,選擇在區內租設工作室。經爵祿街轉入景福街,右邊是安福大廈等舊唐樓,街道上分佈了不同類型的平民食店,太子道東上則有2011年開幕、前身是新蒲崗裁判法院和新蒲崗政府合署的Mikiki商場,跟不遠處的啟德新區及其他工業大廈呈現出新與舊、工業和住宅消閑區的對比。
在新蒲崗住了超過10年的攝影師潘志雄,長時間記錄新蒲崗社區的變遷,其中一張拍攝了長江製衣廠大廈的相片,明明在正午時間拍攝,太陽光由左邊照向大廈,馬路上行人的影子應落在右邊,但影子卻莫名落在左邊,「因為製衣廠斜對面有一幢新建的萬廸廣場,商廈外牆的反光玻璃反射原本的太陽光,才令影子出現變化。」透過相片裡的光源,去反映新蒲崗新舊交錯的變化。
除了工業歷史,新蒲崗的特性也跟它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網絡有著密切關係——被彩虹道和太子道東兩條東九龍主要車道環繞著,周邊則分別為黃大仙、九龍城、鑽石山和啟德四個社區,形成新蒲崗雖然與其他地方近在咫尺,卻往往要經由橫跨車道的行人天橋連接。而在啟德港鐵站還未啟用前,最接近新蒲崗的便是鑽石山站。六七十年代不少在工廠區返工的人,主要以巴士或小巴連接其他市區地方。1979年鑽石山站落成,人們可以途徑原來的大磡村木屋區,經行人天橋前往新蒲崗大有街。但自木屋區清拆後,荷里活廣場、星河明居、以及夾在龍翔道與彩虹道中間建起的公屋及綠置居啟鑽苑、居屋啟翔苑及采頤花園等等相繼落成後,一般人應很難想像這裡曾經是大片木屋區所在。
至於新蒲崗接近舊啟德機場的一面,即啟德站及大型商廈AIRSIDE 的方向,現時亦有行人天橋連接。沿著這條天橋而行,不但有一種由舊社區步向新社區的感覺,景觀亦截然不同。現正於啟德AIRSIDE舉行的「萬物氣息公共藝術計劃」展覽,邀來10組藝術家或攝影師配合對應的文本作品,創作出與啟德及鄰近社區有關連性的作品,除了上述潘志雄的攝影作品,還有插畫家Onion Peterman以雄仔叔叔匯集街坊口述歷史寫成的詩爲靈感而創作的動畫《啟德故事》,展示由大磡村、新蒲崗工廠區蛻變成新啟德發展區的變遷。攝影師鄭振揚則以鳥瞰視角,拍攝啟德河一帶的德朗邨、啟德大道公園及新蒲崗街道的風景,與作家趙曉彤的《啟德的飛鳥》互相呼應,嘗試以不同的角度呈現啟德與新蒲崗的連繫。
作為東九龍重點發展區的啟德,區內不少新住宅樓盤、體育園區及都會公園等大型建設都相繼落成,此時此刻重遊隔鄰的新蒲崗,即使經常被人忽視,昔日的工業亦不復再,卻為啟德這個由零開始的新社區注入更多歷史的底蘊。若再往戰前階段回溯,啟德機場更是蒲崗村的原來所在......
圖片說明:1-2 Onion Peterman《啟德故事》(圖片均為局部圖) onion peterman
6 潘志雄《新蒲光》(圖片由AIRSIDE提供) @feipoon.photo
16 鄭振揚《In Birds Eyes, Kai Tak》(圖片由AIRSIDE提供) TUGO CHENG Phot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