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0/2024

彩虹邨為什麼讓人懷念?

#BeingHongKong #就係香港 #2024就係香港秋季號 #家居香港 #HousingHoming #公共屋邨 #徙置大廈 #唐樓 #劏房 #寮屋 #私人屋苑 #轉角樓 #祖堯邨 #石硤尾邨 #北角邨 #蘇屋邨 #西環邨 #彩虹邨 #華富邨

去年已事先張揚的彩虹邨重建計劃,近日終於公佈了具體的安排,邨內11幢樓宇將於2028年起分三個階段清拆重建,居民亦將分批安置。

這個於六十年代初落成的大型屋邨,不但是逾萬市民的居所,以及近年的遊客打卡熱點,也在香港公屋發展歷史中有著獨特的意義。 

1953年尾石硤尾大火後,港府迅速蓋起徙置大廈安置災民,向來被視為香港公營房屋的起點。從此徙置屋邨在港九各區幾乎遍地開花,也成為戰後嬰兒潮一代最重要的集體回憶。到了六十年代,隨著更多人口到來,以及工業帶動經濟起飛,令港府不斷擴大基層住屋的供應。


屋宇建設委員會(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前身)自五十至七十年代初,已發展出11個不同規模的屋邨,當中又以彩虹邨和華富邨的規模最大——在1967-69年間落成的華富邨以自給自足的市鎮模式規劃,而比它更早的彩虹邨,於1962-64年間落成,佔地5.1公頃,當時曾邀來巴馬丹拿公司主理設計,在市區內建造了一個「城中城」,提供 7,450個單位,可以容納居民人數超過四萬人。有別於早期的徙置大廈及政府廉租屋,彩虹邨和華富邨的樓宇及社區設備亦更完。

如果五六十年代是香港公營房屋的萌芽及成長期,而1972年公佈的「十年建屋計劃」則確立了本港公營房屋的長遠規劃,那麼六十年代時包括蘇屋邨(已重建)、彩虹邨、華富邨和愛民邨等屋邨,或可被視為兩個階段之間的過渡及準備,在樓宇設計和社區規劃上所作出的各種嘗試,為日後讓過百萬人上樓的公屋宏圖大計,奠下重要的基礎。爾後公屋不但成為廣大市民的住所,更令大眾建立起對於社區的歸屬感。剛剛出版的《就係香港》秋季號便以「家居香港」為主題,回顧了由戰後至今70多年間,香港公營房屋在不同階段的演變過程。



立即訂閱秋季號:https://bit.ly/bhkautumn242024
春夏秋冬四期訂閱:https://bit.ly/bhk2024

秋季號/四期訂閱專屬待遇:
1.經網店訂購即送:「洋房 / 唐樓,窗戶之美」明信片(隨機一款)
窗子是一間屋不可或缺的裝置,讓空氣流通、日光灑進外,也是設計風格一部分。由「香港遺美」林曉敏攝影的大潭篤原水抽水站員工宿舍(建於二十世紀初),以及五十年代的石硤尾唐樓,分別展現出西式洋房和中式唐樓的窗戶之美。

2.現凡於網店訂閱四期(由2024春季號開始,$640),可免費獲贈「廢墟遺美」明信片(一套五款,原價$100)。由「香港遺美」版主林曉敏攝影。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圖3 & 9由維基百科用戶Wpcpey 拍攝)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