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0/2024
香港太空館仍然有吸引力嗎?
#尖沙咀 #香港太空館 #童年回憶 #天象廳 #天文學 #宇宙奧秘 #航天科技 #觀星 #萬聖節 #南瓜 #港式菠蘿包 #香港地標 #香港景點


過幾天便是萬聖節,近日太空館的球形外牆,於每晚8:15至10:30期間會變身為巨型南瓜、港式菠蘿包、蝙蝠、白色幽靈等不同光影造型,現場同時播放節奏明快的音樂,伴隨著鬼怪的笑聲,吸引不少遊人紛紛舉起手機,享受萬聖節的歡樂氣氛。
類似這種利用太空館獨特的球體外形去設計的節目以往也曾出現,為途人帶來新鮮感之餘,引人打卡留念之外,你上一次進入太空館睇展覽或者觀賞天象節目,又是什麼時候?



於1980年開幕的香港太空館,除了獨特的菠蘿包外形,更讓當時的普羅大眾初次有機會接觸到充滿神秘感的天文學,不論是小學參觀時聽老師講述宇宙的奧秘,還是初次躺臥在天象廳仰望滿天星空的震撼,相信對於不同年代的香港人,都有著共同的回憶。如今四十多年過去,太空館也經歷多次翻新,它仍然可以滿足到不同年齡層觀眾的好奇心?
一家博物館或美術館要持續地保持人氣及人流,殊不容易。除了藏品,以及各類展覽及互動裝置等硬件設備,策展方式及呈現的故事帶來什麼新意,甚至讓人感動,相信是每一家博物館或美術館的挑戰。太空館位於尖沙咀海濱的黃金地段,旁邊是文化中心及香港藝術館,是遊人最旺的地方,同時也是很多港人心目中的香港地標。




太空館內兩個展廳——「太空探索展覽廳」和「宇宙展覽廳」曾於2018年進行更新,展品由以往60多件增至超過100件,其中逾五成為的互動展品,包括讓人仿似置身太空艙內失重狀態的「迷失方向」影像裝置;測試如何借助星體的重力穿越宇宙「重力衝浪」,或踏著「相對論自行車」親身感受「光速」運行時扭曲的空間等遊戲互動,都嘗試讓人置身其中,去解釋抽象的科學原理和概念。
另外,館內陳列的大型紅外線太空望遠鏡、協助執行航天任務的新型月球車等藏品,以及一系列關於星體模型,則主要透過文字去介紹相關的天文知識和航天科技,觀眾可透過用眼觀察,或讓可調校真空管內太陽風的強度,自製出強弱不一的「極光」。這類只有簡單按下按鈕、轉動輪盤等「傳統式互動裝置」,在當下仍然能引起觀眾的興趣及留下深刻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