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0/2024

精神病和我們的距離,其實很近

#精神健康 #情緒病 #抑鬱 #焦慮 #生活壓力 #社會問題 #自我認同 #香港展覽 #香港藝術家 #病有我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翻開一則則學童自殺的新聞,或想起身邊那位受抑鬱症所困的家人或朋友,甚或自己亦正處於情緒的幽谷之中——在高壓的香港地,大部分人卻會在有意無心之間,將負面情緒深埋;而那些被貼上「情緒病」標籤的人,每天都在這個忙碌的都市中孤獨地掙扎著。


現正舉行的「病有我」展覽,藝術家楊秀卓將垂吊的發霉茶包、一分為二的眼鏡、一堆破碎的雞蛋殼等物料,具象化地呈現出人們內心所承受的各種傷痕和缺口——面對著社會或旁人的期望,為了融入群體的標準當中,許多人不得不將自我的感受放在一旁,那份孤獨與失落感,不僅是個人的悲劇,也是社會的集體情緒一部分。


展覽牆上張貼了多張面容扭曲、五官倒置與面目猙獰的人像速寫圖,楊秀卓卻把它們形容為「我的日記」——畫像原來記錄了他曾經在16年間,每日重複著會計工作的厭惡時光。「當時不懂得梳理自己的焦慮或抑鬱等情緒,只知道很不開心。」是繪畫讓他從日常討厭的工作裡找回喘息的空間,學會抒發自己的內心世界。

另外三位曾受過精神病折磨的本地作家包括李智良、董啟章和潘國靈的作品,對他亦帶來啟發,在重新回顧自己的親身經歷時,他理解到:「精神病就是平日喜歡的人或事情不見了」的道理,並為負面情緒尋找屬於自己的出口。無論是「將創傷摺成豆漿,透過說出來整理自己。」還是「吐出憂傷的文句吧,哀痛若不說出口,就會向不堪重負的心竊竊低語,令其裂成碎片。」只要相信,總會有人聆聽你的故事。



展覽之外,作家董啟章、精神科醫生范德穎及藝術教育工作者甄拔濤,亦會與楊秀卓進行三場不同主題的公開講座,共同探討精神健康、創意、身體與社群之間的聯繫,從不同角度深入了解情緒病與時代及環境複雜交纏的關係。

假如「堅強」的定義,不再是面對困難或崩潰時的硬撐,會否可以成為另一種敢於表現自己的脆弱,且勇於接納自己的選擇?




《病有我》 楊秀卓個展
日期:即日起至11月17日
時間:11:00 - 19:00
地址:聯合道135號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展覽廳 hksc_official
查詢:21809595

講座(皆為下午3時開始,無需報名)
26/10(六)楊秀卓+范德穎醫生:精神狀態與創造力
2/11(六)楊秀卓+董啟章:身體與創作
9/11(六)楊秀卓+甄拔濤:青年生存手冊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