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8/2024
「 不標準」游泳池
#社區設施 #公眾泳池 #公共設施 #因地制宜 #特色設計 #堅尼地城游泳池 #九龍公園游泳池 #維多利亞公園游泳池 #香港建築 #公共建築
香港泳隊在奧運等國際比賽上拚出亮麗成績,無論將來會否很快出現可以舉辦國際級別比賽的游泳館都好,香港本地其實也有多個儼如地標般的特色游泳池。
一個標準游泳池通常長50米,闊21米(奧運會的要求則是寬25米), 總是呈長方形的。 但在游泳池場館設計上,卻可以不走「標準化路線」。現時各區公眾泳池除了有四季恆溫的室內池、大型滑水梯或者形狀各異的戲水池等硬件設施,也有部分場館因地制宜,出現了不少別出心裁的設計。
大部分本港的公眾體育設施均直接由建築署及康文署主理設計及管理,只有少部分大型場館會外判予私人公司,而堅尼地城游泳池和維園泳池重建便是其中例子。為了配合堅尼地城港鐵站的規劃,堅尼地城游泳池在2010年關閉,並從舊址(堅尼地城士美菲路12號N)遷移至如今石塘咀西祥街北2號的位置。這裡原是露天停車場,因為被城西道、西祥街北及堅彌地城海旁三條交通幹道所環繞,地形呈三角形。雖然座擁無敵海景,在90年代地段被收回後一直處於閒置狀態。
新的泳池場館由曾主理山頂凌霄閣,並參與西九M+博物館的Farrells建築事務所負責設計。於2011年完成第一期項目的全新堅尼地城泳池,不但善用原有的三角地形,更運用了香港建築中少見的鋅作為主要建材,另類的外型和天然灰的顏色,遠看就像一艘滿有科技感的太空船。除了室內游泳池,站於室外泳池的池邊,更可以眺望維多利亞港和卑路乍灣公園的風景,建築物的尖端更設置了一個小型公園,令泳池範圍不單是為游泳人士而設,更成為附近居民的休憩空間。
維多利亞公園泳池自1957年啟用起,是香港首座公共游泳池,多年來不但是市民消閒游泳最熱門的泳池之一,從歷史照片中,亦可見經常被用作舉辦各類校際或區際比賽,有著不少人的成長回憶。但隨著游泳池設施變舊,當局決定在當時維園原有九個網球場和一個滾軸溜冰場的位置,重新興建一個室內游泳池場館,以取代舊有的室外泳池。
新場館於2013年啟用,且由P&T Group(巴馬丹拿集團)主理建築設計。流線型的泳館外牆,沿著周圍的樹木而建,又採用了透孔圍板搭建,以免阻擋鄰近樓宇的視線,頂部四個圓形大天窗亦方便採納更多自然光。場館內設有可隨意調教水深的主池和多用途泳池,亦設置多種高度的跳水台和跳板,兩側看台更能夠容納2,500個觀眾。
維多利亞公園泳池自1957年啟用起,是香港首座公共游泳池,多年來不但是市民消閒游泳最熱門的泳池之一,從歷史照片中,亦可見經常被用作舉辦各類校際或區際比賽,有著不少人的成長回憶。但隨著游泳池設施變舊,當局決定在當時維園原有九個網球場和一個滾軸溜冰場的位置,重新興建一個室內游泳池場館,以取代舊有的室外泳池。
新場館於2013年啟用,且由P&T Group(巴馬丹拿集團)主理建築設計。流線型的泳館外牆,沿著周圍的樹木而建,又採用了透孔圍板搭建,以免阻擋鄰近樓宇的視線,頂部四個圓形大天窗亦方便採納更多自然光。場館內設有可隨意調教水深的主池和多用途泳池,亦設置多種高度的跳水台和跳板,兩側看台更能夠容納2,500個觀眾。
反過來,九龍公園泳池雖然沒有維園或者堅尼地城泳池那種地標式建築,但前身為威菲路軍營,公園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歷史的地標,而1989年時重建的泳池,除了設有一個符合奧運標準並能容納2,000人的游泳場館,戶外部分更有以瀑布連接起來的不規則形狀嬉水池,旁邊又有仿石頭疊堆起的巨石陣,為游泳人士增加了室外的「野趣」之外。而途經的市民相信也會被那道懸在室外泳池中央的白色行人天橋吸引眼球——從橋上緩步而行,俯視左右兩側戲水池的泳客時,即使沒有下水游泳,聽著孩子的嬉鬧笑聲卻有種同樂的錯覺。
無論有沒有奧運,游泳一直以來都是本港市民最普及的活動和運動——習慣游早水的長者泳客;平日放學後學習游泳或進行訓練的學生們;假日一家大小共聚玩水等,形形色色,泳池本身便是最貼地的康體設施之一,除了足夠的救生員和良好的清潔衞生,場館設計上若能更創新,同時更融入生活所需,相信可以培養更多人對游泳的興趣。
反過來,九龍公園泳池雖然沒有維園或者堅尼地城泳池那種地標式建築,但前身為威菲路軍營,公園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歷史的地標,而1989年時重建的泳池,除了設有一個符合奧運標準並能容納2,000人的游泳場館,戶外部分更有以瀑布連接起來的不規則形狀嬉水池,旁邊又有仿石頭疊堆起的巨石陣,為游泳人士增加了室外的「野趣」之外。而途經的市民相信也會被那道懸在室外泳池中央的白色行人天橋吸引眼球——從橋上緩步而行,俯視左右兩側戲水池的泳客時,即使沒有下水游泳,聽著孩子的嬉鬧笑聲卻有種同樂的錯覺。
無論有沒有奧運,游泳一直以來都是本港市民最普及的活動和運動——習慣游早水的長者泳客;平日放學後學習游泳或進行訓練的學生們;假日一家大小共聚玩水等,形形色色,泳池本身便是最貼地的康體設施之一,除了足夠的救生員和良好的清潔衞生,場館設計上若能更創新,同時更融入生活所需,相信可以培養更多人對游泳的興趣。
圖片:
1 堅尼地城游泳池
2 九龍公園游泳池
3 堅尼地城游泳池(VMZINC官網)
4 九龍公園游泳池(維基百科用戶-Wing1990hk)
5 維多利亞公園游泳池(維基百科用戶-Wpcpey)
6 堅尼地城游泳池(維基百科用戶-Wpcpey)
7 堅尼地城游泳池
8 九龍公園游泳池(電影服務統籌科官網)
9 維多利亞公園游泳池(維基百科用戶-Wpcpey)
10 維多利亞公園游泳池(政府新聞公報:28/08/2013)
1 堅尼地城游泳池
2 九龍公園游泳池
3 堅尼地城游泳池(VMZINC官網)
4 九龍公園游泳池(維基百科用戶-Wing1990hk)
5 維多利亞公園游泳池(維基百科用戶-Wpcpey)
6 堅尼地城游泳池(維基百科用戶-Wpcpey)
7 堅尼地城游泳池
8 九龍公園游泳池(電影服務統籌科官網)
9 維多利亞公園游泳池(維基百科用戶-Wpcpey)
10 維多利亞公園游泳池(政府新聞公報:28/08/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