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7/2024
公共與私人之間的天橋之城
#香港天橋 #行人天橋 #私人天橋 #中環 #文華東方酒店 #太子大廈 #怡和大廈 #置地廣場 #遮打花園 #長江中心大廈 #TheHenderson #荃灣 #荃灣站 #荃灣西站 #富華中心 #南豐中心 #荃灣新之城 #愉景新城 #建築特色 #天橋設計 #城市規劃


可有數過,在你日常上學或上班的路程中,會途徑多少條行人天橋?
不論是每日經天橋從屋企走到車站或附近商場,甚或在週末遇見大批外傭在天橋的行人路席地而坐,你有否想過,並不是所有天橋都是由政府興建和管理的公共空間?
香港現時有超過一千條行人天橋,當中約有230條供公眾使用的行人天橋,其實是由該地段業權人負責興建和維修管理,因而在設計上也會有別於一般的公共天橋,並各自因應物業或建築的特色及需要而設計。




中區天橋系統乃是本地最早由政府及中環各大發展商在不同時期合作興建的結果,其中連接文華東方酒店及太子大廈的天橋於1965年建成,更是香港首條連接兩座大廈並提供冷氣的行人天橋,其後又以多條不同的天橋與鄰近的遮打大廈、置地廣場、怡和大廈及環球大廈無縫銜接。由於每條天橋由發展商自行規劃建造,因此不同路段也會出現截然不同的設計,例如連接怡和大廈的天橋會沿用跟大廈外牆同款的鋁板和矩形,保持外觀一致;來往置地公司旗下各幢大廈的天橋,沿路分佈了橙黃燈光襯托「H」字樣的發光標誌;經由遮打大廈通往太子大廈的天橋,則採用八角形的橋身設計,並由灰棕色花崗石和玻璃窗組成。
近日完工的中環新地標The Henderson,連接其三樓大堂的行人天橋,便全以鋁材打造,兩邊的橋身均有長橢圓形的全鏤空和以玻璃分隔的半鏤空設計,呼應了整棟大廈的幾何曲線和由曲面玻璃幕牆所營造的未來科技感,跟旁邊連接花園道至美利道橫跨金鐘道的有蓋行人天橋,以至遮打花園連接金鐘廊的天橋,設計上都明顯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