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是香港大眾的主要娛樂之一。在黑白照片裡,經常會見到孩子們在街頭或榕樹下排排坐看公仔書;七十年代開始,諸如《龍虎門》、《李小龍》等薄裝漫畫,圍繞低下層鋤強扶弱、反擊惡霸及黑社會等武俠等主題大放異彩,高峰期時更創出每星期十多萬本的銷量,《中華英雄》的銷量更曾高達二十萬本,跟九十年代初創刊的《古惑仔》更被改篇成賣座電影。當時的屋邨商場漫畫店和街邊書報攤,都可以租或買到這些本地漫畫,不論青少年或成年人都在追看。九十年代初原刊於兒童雜誌《黃巴士》的《麥嘜》漫畫,觀眾群更包羅大人細路,衍生出多達七部動畫電影。
千禧年後,隨著網絡和智能手機興起,網上能輕易看到歐美日韓等地的翻譯漫畫及動漫。報攤小販稱,現在已很少人會買薄裝漫畫,只有追看漫畫多年的讀者仍會定時在週四、週五購買最新一期的連載。讀者口味亦隨著時代產生變化,部分人認為港漫一貫打打殺殺、江湖上愛恨情仇的題材狹窄且沉悶,因而轉看其他國家較多元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