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權分散的情況下,在葵廣經營的商戶亦大多都是個體戶,他們不少都看準葵廣「舖位小、人流多」的特點,場內單單是飲品店和小食店就有過百間,在激烈競爭中,店主除了保證食物和飲品的質素,更要有層出不窮的新意,諸如梳乎厘班戟、牛角包窩夫、健康炸雞、韓式拉絲芝士餅和西班牙churros等不同類型的小食口味,便招徠不少追求新鮮感的顧客。
有競爭才有進步,除了讓大眾有更多樣化且持續新鮮的選擇。很多鄰近居民和跨區人士,都會特意前往葵廣去尋找某種熟悉的味道。售賣百搭撈冷麵十多年的姨姨,會記得熟客們喜歡中華沙律、海蜇、螺肉等配料,以及「多醬走蒜」或「小辣多蒜」的口味細節。她憶述很多客人在年輕讀書時便經常幫襯,現在已經帶同子女一同來回憶自己的青春歲月。同層的港式滷味店、果汁店和「18蚊5球」雪糕店,亦不知不覺陪伴了幾代學生成長,那份回憶裡的滋味絲毫沒有改變。
有別於鄰近的新都會廣場,葵廣主打平民式消費。除了小吃,場內各式各樣的小店更多是為了滿足街坊的日常所需,中西醫診所、玉器店、涼果舖、改衣店和專門售賣舊教科書的二手書店都一應俱全;在買賣以外,顧客和店家更可以互相交流,讓店舖維繫了一群穩定的客源。而原本佔滿3樓「時尚坊」和「Top世界」的日韓代購服飾店和潮流玩意店,因著網購的盛行,也變成大量夾公仔店和四格照相館等無人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