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6/2024

百多年前的消防員怎樣救火?

#葛量洪號 #滅火輪 #消防署 #鰂魚涌公園 #黃埔船塢 #造船工業 #本土製造 #消防員 #香港歷史 #文物保育 #博物館




位於鰂魚涌公園內有一座龐然大物——鮮紅色的船身與周邊翠綠樹木形成對比,船頂有一個圓形升降台,最上方置有一座紅色的炮台,有別於一般輪船的設計。走近細看,船身駕駛室上寫有「消防」兩隻大字,說明了它不平凡的身世。

名為「葛量洪號」的滅火輪是消防署的第一艘大型滅火船,標誌著海上滅火隊的重要里程碑。自2002年退役後,葛量洪號歷經五年的文物修復工程,最終成為藏品展覽館,記錄香港消防服務的歷史發展。展覽分為地下及船身兩部分,沿斜台走入展覽廳,一整排玻璃櫥窗內展出多件珍貴消防文物,包括十九世紀末使用的金屬消防員頭盔、五十年代的摩斯電碼信號燈、七十年代的氧氣面罩及曾經代表船隻國際信號的掛旗等。在科技未發展的年代,救火工作主要依賴消防員的人手操作,由收集情報、抽取水源到指揮撲救,都需要每一位隊員配合,相比現時更為複雜困難。


抬級而上,葛量洪號仍保留了當年格局,設有泵房、辦公室、救護室、休息室、洗滌室等,部分房間亦模擬當時的擺設,讓大眾一探海上消防員的生活。另外,走廊之間亦留有不少特別裝置,包括可接駁岸上供電的接駁器、在緊急情況下截停供油的手掣及供消防員擺放衣物的衣架。救火層甲板同樣具備多樣消防設備,例如出泡口、出水口、水炮、升降台及後期安裝的電動吊機等,讓海上消防員執行各種滅火及救援任務。

鮮為人知的是,裝備先進的葛量洪號其實是香港本土出產的消防船。展品之中有一塊以銅板鑄造「船隻出世紙」,板上刻有「1953年由香港黃埔船塢有限公司製造」的英文字句。十九世紀時香港船運及船業已十分發達,黃埔船塢曾是當時亞洲最大規模的船塢之一,曾出產多艘外國砲艇及運貨船。由黃埔船塢製造的葛量洪號無論是裝備、航速或射水量都堪稱當時世上最先進的消防船之一,亦象徵了香港上世紀造船業的輝煌時代。


服役49年間,葛量洪號曾參與多次大型海上救援,包括1971年珍寶海鮮舫開業前的大火,以及1972年「海上學府」伊利莎伯皇后號大火等。七八十年代不少避風塘都泊滿成千上萬的艇戶,擠迫的生活環境令火災頻繁發生,西貢、油麻地、筲箕灣及香港仔等地都先後曾發生大型火災,滅火輪因而身負重任,頻繁出動。除了救火工作外,葛量洪號亦曾於六七十年代制水期間,運送淡水及抽泵海水予市民使用,見證香港從前的艱難時刻。

卸下分秒必爭的救援任務,葛量洪號一直棲身於維港海岸邊,以另一形式延續消防的使命和精神,也是本地少數在原有的歷史實物內展示藏品的展覽館。將來又可有機會,進一步將規模擴展,涵蓋本地其他的消防歷史故事?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