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ew//
讀著經典,度過童年
撰文// 陳奉京 插畫// Ouioui.bee
插畫// Ouioui.bee
由RebeccaTo創立,畢業於英國大學設計系。插畫為個人興趣,抒發情感的途徑,靈感來自大自然、生活環境及個人情感。現身為multimedia designer及兼職插畫師。(IG: ouioui.bee
Reading for Children//
讀著經典,度過童年
撰文// 陳奉京 插畫// Ouioui.bee
插畫// Ouioui.bee
由RebeccaTo創立,畢業於英國大學設計系。插畫為個人興趣,抒發情感的途徑,靈感來自大自然、生活環境及個人情感。現身為multimedia designer及兼職插畫師。(IG: ouioui.bee
童年,大概是每個人一生中最寶貴的一段記憶。忘不了的不只是玩過的玩具、遊戲,或一起打鬧過的小夥伴。在那段記憶裏,總少不了幾本經典的書籍,它們給過我們笑與淚,伴隨著我們成長,教過我們一些受用至今的人生道理。這期我們邀請多位繪本作者、故事人,為兒童推薦一本足以成為經典的書。帶著家中小朋友一齊閱讀吧,讀著讀著,他們就長大了。
推薦人:林建才,藝術家及繪本創作者,主要創作繪畫及錄像裝置,其繪本作品曾入圍「義大利波隆那國際兒童書插畫展」年度最佳繪本插畫作品,及獲得公共圖書館兒童圖畫書首獎。
經典的兒童書,會過了很久仍有人記得。小時候看過的書,長大再看可能會有另外一種感覺,但無論如何,都會記得這本書。像出版於1976年的《旅之繪本》,就沒什麼時間性,至今仍適合閱讀。
《旅之繪本》是一個系列,我自己最喜歡的就是第一本,應該是作者根據一次去歐洲旅行的經驗畫出來的,由小村莊去到小城鎮,再到大城市,將歐洲一些名畫融入風景中。這一本並沒有指明畫的是哪一個國家,但之後幾本都有寫明是意大利、英國、德國、西班牙等等。
我喜歡無字的繪本,因為看到畫面後,可以用自己的想像力去完成故事。《旅之繪本》也是一本無字的繪本。它也有個角色,一個男人租了匹馬,開始了這個旅程,整個故事就是他不斷進入和經歷一些情景,但和一般旅遊書或旅遊繪本不同的是,它並沒有介紹一些著名景點。作者只是畫了一個他見到的世界,讓讀者自行在裡面發掘。你會在某個角落發現小紅帽和狼的故事,但這些小故事只是畫面的一部分。當你去尋找、探索這些故事的時候,如同一個旅程。擁有不同知識的人,可能會看到不同的東西,比如若你對畫作很熟悉,便能從其中發現莫奈、米勒的畫;若你對音樂有興趣,可能會看到作曲家的故事。有點像開放世界,讀者從中尋找自己想看的東西。
我不肯定小朋友讀這本書都能得到些什麼,但它提供了一個安靜和想像的空間。現在很多繪本都有故事,有些感官刺激的東西,但這本書純粹提供一個時間和空間去安定和探索,也可以發揮各自的想像力。圖畫在這本書中成為了主角,小朋友可能比大人看得開心。對於家長來說,可能會因為沒有故事線,帶著小朋友去讀會有一定難度,可能需要做一些事前的資料搜集。但這個系列後來的幾本都在尾頁加上補充資料,說明每一頁有哪些名畫、歷史故事。依照著這些線索,可以像《Finding Wally》那樣去找尋它們。
當然,不去搜集這些故事也可以,因為作者畫得好靚; 純粹欣賞畫作和異國風景,也是一個不錯的享受。
《擁抱力克》
編著:阿丁 / 插畫:芝麻羔 / 出版:樂苗基金
推薦人:芝麻羔(Dreamergo),原名葉榮基,插畫師及平面設計師。
平時給小朋友選書,我較著重書的整體主題是否具創意,也看重美術、插圖方面是否好看。 這本《擁抱力克》,主角是澳洲的生命鬥士力克胡哲(Nick Vujicic),整本書講的是他的成長故事,他怎樣突破身體殘障和別人的欺凌,找到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個演說家。
因為負責這本書的插圖,所以令我特別深刻;而力克的故事對小朋友也很吸引。我也有和自己的孩子看這一本書,小朋友會問力克真人是怎樣的; 看到書裡面描寫他去游泳、衝浪,也會很好奇他怎樣做到。我們會一邊看,一邊上YouTube看有關他的影片,作為輔助,閱讀就變得更加豐富。對於小朋友來說,這樣也更加深刻。
這本書是2013年出版的,且被翻譯成十一個不同語言版本。有時去學校做分享,我發現不少學生也讀過。此書值得推薦,是因為如果一個人同樣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困難,或者欺凌,那他可能從書裡得到一些幫助。這本書出版後又做成了一個系列,至今已出了四本,今年也會推出第五本,卻一改過往只是以力克作為主角,換成四個和力克有接觸的人,他們分別來自韓國、美國、哥倫比亞等不同地方,同樣都是身體殘障,卻都突破各自的困難,發揮自己的特長。
推薦人:高佩聰,繪本創作者,童書出版人,作品曾獲「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佳作獎等多個獎項。
這是香港繪本創作者張韻珊自寫自畫的作品。書的背景是八十至九十年代的香港,講述女孩珊珊到外婆家過暑假,也就在這個夏天,外公教會她和外婆游泳,當中洋溢著幾代濃厚的感情。
《誰是魔法王》一書最厲害、最吸引的地方,是作者在畫面呈現了泳池和大海不同質感的水,這些深淺不一的藍,再配上生動的人物穿梭其中,畫面甚為吸引。此外,書中描繪不同時分的景致,像寧靜的清晨、陽光燦爛的正午和溫柔的黃昏,氣氛掌握得宜,也是我深深喜歡這本書的原因。最後,本書原畫入圍第55屆意大利波隆納世界插畫展,插畫水平更備受肯定。
繪本的誕生是為兒童而設,成為了兒童成長過程不可缺少的讀物。經典的兒童繪本,都是以兒童為本位的,從兒童的視角去創作。書中呈現的價值觀不會因時間而改變,而且即使故事背景有文化差異,當中帶出的意義也不會受地域界限。這些都是經典兒童讀物應有的元素。
《我和怕怕》
原著:Francesca Sanna / 譯者:黃筱茵 / 出版:字畝文化
推薦人:柯佳列,常以「長頸鹿」之名給大朋友、小朋友講故事,親子閱讀團體「綠腳丫」創辦人,繪本出版及閱讀活動策劃人。
繪本主角是一名移居外地的小朋友,講他移居外地後內在的種種恐懼。他要適應一個新地方,文化不同,語言不同, 但大人不會察覺他內心的這些「怕怕」。大人的態度往往是:我們要勇敢,戰勝恐懼,但其實問題並沒有解決,小朋友仍需要面對社交、朋輩這些心理需要。幸而慢慢地,他也開始嘗試踏出第一步,發現並非只有自己才有這種恐懼,那些新朋友都有,接著更會發現,其他同學都一樣有一個「怕怕」,只是每個人的「怕怕」有大有小。
今日的香港人無論去或留,怎樣跟自己內在的「怕怕」對話和相處,都是個不可避免的課題。大人亦要去正視小朋友內心的恐懼,雖然這個城市的大人現在也許很煩惱,卻不可以忽視小朋友有這麼一種心理需要。大家可以透過閱讀,或者跟自己對話,去面對自身的恐懼。
對於經典的兒童讀物,我的觀點其實很老套——真善美而已。真,即可以表達小朋友各種真正的情感;善,就是能帶動小朋友對善有一種追求。意境則是美,書的用字、言語屬於美的範疇。能成為經典兒童書的,往往都能回應兒童內在的心理特徵。不同年齡層的小朋友,內心會有很多的不安或者不足,但正正是這些書為他們出聲,他們也透過這些書而得到一種共鳴。
推薦人:溫柏萱,繪本創作人,曾出版《我爸爸是一棵樹》、《悟空移山》等作品。
這是一本講死亡的繪本。它的封面是黑白色的,我猜很少朋友會介紹給小朋友看,但我覺得它的內容其實很溫柔。故事講的是熊的好朋友雀仔死了,熊怎樣面對和走過這段經歷。當中並沒有直接描繪阿熊哭得好慘,卻描繪了很多牠和雀仔的回憶,讀者應該會有深刻感受。
書名為何是「熊和山貓」呢? 森林裡的其他動物,都不明白熊為什麼會傷心那麼久,為何因此自閉那麼久。牠的心情得不到他人的理解,於是山貓出現了。雖然故事並沒有清楚說明,但通過圖文就會知道,原來山貓有過類似的經歷,所以牠很明白熊的心情。最後,熊和山貓組成了一個樂團,去遊歷世界。
我曾經跟小朋友分享過一次《熊和山貓》,但分享之前也很掙扎,因為它畢竟採用黑白色,我怕小朋友會覺得悶,加上它以文字故事為主,可能會嚇怕小朋友,但最後發現並非如此。這本書的情感真摯,畫又能感染到小朋友。事實上,我之前也經歷過朋友離世。當時的我還在上繪本班,剛開始畫繪本,在朋友忌日那天,剛好班上有同學分享了這本書。即使對我這樣的大人來說,這繪本也撫平了不少傷口,絕對是一本適合不斷重讀的書。
死亡,對於小朋友來說,也是遲早要接觸的課題。在分享會上,我發現小朋友對死亡已有一定的概念,但心裡有很多疑問,這本繪本可以為他們提供一個平台,問多一點,講多一點,畢竟關於死亡,平時可能會較少講。希望小朋友也能從繪本學習山貓對熊的溫柔,學習怎樣關心和照顧有朋友過身的人,有哪些應該做的,哪些應該避免。
《Animal Farm:
原著:George Orwell / 繪圖:Odyr / 出版:Penguin Books Ltd
推薦人:莊國棟,閱讀推廣社企「Rolling Book」創辦人,曾創辦書店「阿麥書房」和跑讀活動組織「Run Of Page」。
作為一本經典文學作品,我想並不需要詳述當中的故事,這個graphic novel版本也很忠實地將原著故事繪出來。我倒是想談談最近發現的有趣現象。這兩三年看到書店多了很多George Orwell的書,無論是《1984》還是《Animal Farm》,都放在當眼位置,甚至登上書店銷售榜前幾位,這在我當年經營書店時未曾見過的情況。在這些現象背後,是不是大家開始發現這些經典文學作品的價值,發現它們能夠回應當下的社會狀況?「All animals are equal, but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Animal Farm》出名的一句quote,很能回應社會上存在的種種不平等。
Graphic novel是一個很好的載體,令文學經典或世界公民教育議題在小朋友之中得到推廣。從前在樂施會工作時,我曾參與過一系列公民教育繪本的製作。那些繪本的題材很闊,往往在小朋友中很少會提及的故事,例如糧食公義、氣候變化。將這些議題放進繪本裏,可以令小朋友較易理解,在他們心中播下種子,同時亦能增加家長對相關議題的認識。
一本好書,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層次。比如一本講糧食公義的繪本,如果家長用它和小朋友講珍惜糧食,這樣的角度已經足夠。圖畫書和文字書也不同,一本文字書可能隔幾年才會拿出來看一次,但是圖畫書可能經常會拿出來翻一下,每次發現不同的東西。小朋友會用他們的步伐,慢慢理解不同層次的東西。
對於《Animal Farm》這樣的故事,年紀較小的孩子,可以理解到的或許不多;但隨著他慢慢長大,會開始思考這個故事背後會不會聯繫到某些類似的社會現況。一本書會成為經典,無論它以什麼形式,通常是因為它能夠回應不同的時代,讓讀者能從中看到不同的意義。
《旅之繪本》
作者:安野光雅推薦人:林建才,藝術家及繪本創作者,主要創作繪畫及錄像裝置,其繪本作品曾入圍「義大利波隆那國際兒童書插畫展」年度最佳繪本插畫作品,及獲得公共圖書館兒童圖畫書首獎。
經典的兒童書,會過了很久仍有人記得。小時候看過的書,長大再看可能會有另外一種感覺,但無論如何,都會記得這本書。像出版於1976年的《旅之繪本》,就沒什麼時間性,至今仍適合閱讀。
《旅之繪本》是一個系列,我自己最喜歡的就是第一本,應該是作者根據一次去歐洲旅行的經驗畫出來的,由小村莊去到小城鎮,再到大城市,將歐洲一些名畫融入風景中。這一本並沒有指明畫的是哪一個國家,但之後幾本都有寫明是意大利、英國、德國、西班牙等等。
我喜歡無字的繪本,因為看到畫面後,可以用自己的想像力去完成故事。《旅之繪本》也是一本無字的繪本。它也有個角色,一個男人租了匹馬,開始了這個旅程,整個故事就是他不斷進入和經歷一些情景,但和一般旅遊書或旅遊繪本不同的是,它並沒有介紹一些著名景點。作者只是畫了一個他見到的世界,讓讀者自行在裡面發掘。你會在某個角落發現小紅帽和狼的故事,但這些小故事只是畫面的一部分。當你去尋找、探索這些故事的時候,如同一個旅程。擁有不同知識的人,可能會看到不同的東西,比如若你對畫作很熟悉,便能從其中發現莫奈、米勒的畫;若你對音樂有興趣,可能會看到作曲家的故事。有點像開放世界,讀者從中尋找自己想看的東西。
我不肯定小朋友讀這本書都能得到些什麼,但它提供了一個安靜和想像的空間。現在很多繪本都有故事,有些感官刺激的東西,但這本書純粹提供一個時間和空間去安定和探索,也可以發揮各自的想像力。圖畫在這本書中成為了主角,小朋友可能比大人看得開心。對於家長來說,可能會因為沒有故事線,帶著小朋友去讀會有一定難度,可能需要做一些事前的資料搜集。但這個系列後來的幾本都在尾頁加上補充資料,說明每一頁有哪些名畫、歷史故事。依照著這些線索,可以像《Finding Wally》那樣去找尋它們。
當然,不去搜集這些故事也可以,因為作者畫得好靚; 純粹欣賞畫作和異國風景,也是一個不錯的享受。
《擁抱力克》
(Give Me A Hug)
編著:阿丁 / 插畫:芝麻羔 / 出版:樂苗基金推薦人:芝麻羔(Dreamergo),原名葉榮基,插畫師及平面設計師。
平時給小朋友選書,我較著重書的整體主題是否具創意,也看重美術、插圖方面是否好看。 這本《擁抱力克》,主角是澳洲的生命鬥士力克胡哲(Nick Vujicic),整本書講的是他的成長故事,他怎樣突破身體殘障和別人的欺凌,找到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個演說家。
因為負責這本書的插圖,所以令我特別深刻;而力克的故事對小朋友也很吸引。我也有和自己的孩子看這一本書,小朋友會問力克真人是怎樣的; 看到書裡面描寫他去游泳、衝浪,也會很好奇他怎樣做到。我們會一邊看,一邊上YouTube看有關他的影片,作為輔助,閱讀就變得更加豐富。對於小朋友來說,這樣也更加深刻。
這本書是2013年出版的,且被翻譯成十一個不同語言版本。有時去學校做分享,我發現不少學生也讀過。此書值得推薦,是因為如果一個人同樣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困難,或者欺凌,那他可能從書裡得到一些幫助。這本書出版後又做成了一個系列,至今已出了四本,今年也會推出第五本,卻一改過往只是以力克作為主角,換成四個和力克有接觸的人,他們分別來自韓國、美國、哥倫比亞等不同地方,同樣都是身體殘障,卻都突破各自的困難,發揮自己的特長。
《誰是魔法王》
作者:張韻珊 / 出版:香港繪本文化推薦人:高佩聰,繪本創作者,童書出版人,作品曾獲「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佳作獎等多個獎項。
這是香港繪本創作者張韻珊自寫自畫的作品。書的背景是八十至九十年代的香港,講述女孩珊珊到外婆家過暑假,也就在這個夏天,外公教會她和外婆游泳,當中洋溢著幾代濃厚的感情。
《誰是魔法王》一書最厲害、最吸引的地方,是作者在畫面呈現了泳池和大海不同質感的水,這些深淺不一的藍,再配上生動的人物穿梭其中,畫面甚為吸引。此外,書中描繪不同時分的景致,像寧靜的清晨、陽光燦爛的正午和溫柔的黃昏,氣氛掌握得宜,也是我深深喜歡這本書的原因。最後,本書原畫入圍第55屆意大利波隆納世界插畫展,插畫水平更備受肯定。
繪本的誕生是為兒童而設,成為了兒童成長過程不可缺少的讀物。經典的兒童繪本,都是以兒童為本位的,從兒童的視角去創作。書中呈現的價值觀不會因時間而改變,而且即使故事背景有文化差異,當中帶出的意義也不會受地域界限。這些都是經典兒童讀物應有的元素。
《我和怕怕》
(Me and My Fear)
原著:Francesca Sanna / 譯者:黃筱茵 / 出版:字畝文化推薦人:柯佳列,常以「長頸鹿」之名給大朋友、小朋友講故事,親子閱讀團體「綠腳丫」創辦人,繪本出版及閱讀活動策劃人。
繪本主角是一名移居外地的小朋友,講他移居外地後內在的種種恐懼。他要適應一個新地方,文化不同,語言不同, 但大人不會察覺他內心的這些「怕怕」。大人的態度往往是:我們要勇敢,戰勝恐懼,但其實問題並沒有解決,小朋友仍需要面對社交、朋輩這些心理需要。幸而慢慢地,他也開始嘗試踏出第一步,發現並非只有自己才有這種恐懼,那些新朋友都有,接著更會發現,其他同學都一樣有一個「怕怕」,只是每個人的「怕怕」有大有小。
今日的香港人無論去或留,怎樣跟自己內在的「怕怕」對話和相處,都是個不可避免的課題。大人亦要去正視小朋友內心的恐懼,雖然這個城市的大人現在也許很煩惱,卻不可以忽視小朋友有這麼一種心理需要。大家可以透過閱讀,或者跟自己對話,去面對自身的恐懼。
對於經典的兒童讀物,我的觀點其實很老套——真善美而已。真,即可以表達小朋友各種真正的情感;善,就是能帶動小朋友對善有一種追求。意境則是美,書的用字、言語屬於美的範疇。能成為經典兒童書的,往往都能回應兒童內在的心理特徵。不同年齡層的小朋友,內心會有很多的不安或者不足,但正正是這些書為他們出聲,他們也透過這些書而得到一種共鳴。
《熊和山貓》
原著:湯本香樹(文字)酒井駒子(繪圖) / 譯者:趙峻 / 出版:新星出版社推薦人:溫柏萱,繪本創作人,曾出版《我爸爸是一棵樹》、《悟空移山》等作品。
這是一本講死亡的繪本。它的封面是黑白色的,我猜很少朋友會介紹給小朋友看,但我覺得它的內容其實很溫柔。故事講的是熊的好朋友雀仔死了,熊怎樣面對和走過這段經歷。當中並沒有直接描繪阿熊哭得好慘,卻描繪了很多牠和雀仔的回憶,讀者應該會有深刻感受。
書名為何是「熊和山貓」呢? 森林裡的其他動物,都不明白熊為什麼會傷心那麼久,為何因此自閉那麼久。牠的心情得不到他人的理解,於是山貓出現了。雖然故事並沒有清楚說明,但通過圖文就會知道,原來山貓有過類似的經歷,所以牠很明白熊的心情。最後,熊和山貓組成了一個樂團,去遊歷世界。
我曾經跟小朋友分享過一次《熊和山貓》,但分享之前也很掙扎,因為它畢竟採用黑白色,我怕小朋友會覺得悶,加上它以文字故事為主,可能會嚇怕小朋友,但最後發現並非如此。這本書的情感真摯,畫又能感染到小朋友。事實上,我之前也經歷過朋友離世。當時的我還在上繪本班,剛開始畫繪本,在朋友忌日那天,剛好班上有同學分享了這本書。即使對我這樣的大人來說,這繪本也撫平了不少傷口,絕對是一本適合不斷重讀的書。
死亡,對於小朋友來說,也是遲早要接觸的課題。在分享會上,我發現小朋友對死亡已有一定的概念,但心裡有很多疑問,這本繪本可以為他們提供一個平台,問多一點,講多一點,畢竟關於死亡,平時可能會較少講。希望小朋友也能從繪本學習山貓對熊的溫柔,學習怎樣關心和照顧有朋友過身的人,有哪些應該做的,哪些應該避免。
《Animal Farm:
The Graphic Novel》
原著:George Orwell / 繪圖:Odyr / 出版:Penguin Books Ltd推薦人:莊國棟,閱讀推廣社企「Rolling Book」創辦人,曾創辦書店「阿麥書房」和跑讀活動組織「Run Of Page」。
作為一本經典文學作品,我想並不需要詳述當中的故事,這個graphic novel版本也很忠實地將原著故事繪出來。我倒是想談談最近發現的有趣現象。這兩三年看到書店多了很多George Orwell的書,無論是《1984》還是《Animal Farm》,都放在當眼位置,甚至登上書店銷售榜前幾位,這在我當年經營書店時未曾見過的情況。在這些現象背後,是不是大家開始發現這些經典文學作品的價值,發現它們能夠回應當下的社會狀況?「All animals are equal, but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Animal Farm》出名的一句quote,很能回應社會上存在的種種不平等。
Graphic novel是一個很好的載體,令文學經典或世界公民教育議題在小朋友之中得到推廣。從前在樂施會工作時,我曾參與過一系列公民教育繪本的製作。那些繪本的題材很闊,往往在小朋友中很少會提及的故事,例如糧食公義、氣候變化。將這些議題放進繪本裏,可以令小朋友較易理解,在他們心中播下種子,同時亦能增加家長對相關議題的認識。
一本好書,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層次。比如一本講糧食公義的繪本,如果家長用它和小朋友講珍惜糧食,這樣的角度已經足夠。圖畫書和文字書也不同,一本文字書可能隔幾年才會拿出來看一次,但是圖畫書可能經常會拿出來翻一下,每次發現不同的東西。小朋友會用他們的步伐,慢慢理解不同層次的東西。
對於《Animal Farm》這樣的故事,年紀較小的孩子,可以理解到的或許不多;但隨著他慢慢長大,會開始思考這個故事背後會不會聯繫到某些類似的社會現況。一本書會成為經典,無論它以什麼形式,通常是因為它能夠回應不同的時代,讓讀者能從中看到不同的意義。
︎更多內容:《就係香港》2021夏季號專頁
Let’s Read HK Together,按此立刻訂購!
Let’s Read HK Together,按此立刻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