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lights//

山.城.我

香港總面積2,755平方公里,海面比陸地要大,而山嶺亦比起平地要多。

1938年,作家葉靈鳳南來香港,一直到1975年去世為止,這35年間,他從歷史、地理、生物和文化各個面向描寫香港,比本地任何掌故作家都要早,考證的認真深入也不亞於歷史學家。

他的《香島滄桑錄》不但談及因為採石而被削平的摩利臣山,說明香港市區的發展軌迹外,還有專章談論香港的各大山嶺:大帽山、鳳凰山、大東山、馬鞍山、八仙嶺、青山、望夫山、獅子山、扯旗山(即山頂)乃至深圳的梧桐山。當中有作家的文筆,有史家的考據,也有生活化的行山導賞。

在葉靈鳳之後,香港有很多行山的人,也有寫山、畫山,乃至用影像或藝術創作去「看山」的作家/畫家/攝影師和藝術家。從他們的眼睛,帶我們看到香港的另一面—對於山、城市和自身的存在,提供另一種向外又向內的觀照。

行山是生活;看山是思考;見山,則是智慧的沉澱。

沒有山,便不成香港。

山收藏謎,本身也是一個謎。

何倩彤

在山中,我們只是過客,終會回到城市。

黃進曦


身在山中,有時反而不知道這座山是怎樣的。

管偉邦



The density of the city is mirrored by nature that's as intense.

Romain Jacquet-Lagreze

香港的山,就是香港的歷史。

尹子聰



看山還是山  1996-2018 / 香港

又一山人


︎更多內容:《就係香港》2018冬季號專頁
Let’s Read HK Together,按此立刻訂購!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