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lights// 

REdefine 李嘉誠



本港首富李嘉誠今年5月正式退休。在此前後,已有不少文章談論「李氏力場」往後的轉變或影響。除宏觀地總結這半世紀以來李嘉誠與香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今期兩位作者:梁培里和蔡東豪,卻以更人性化的角度,將多年來個人與李嘉誠的「互動」來一次回顧。梁培里是香港最早一批財經版記者,他的經驗或可讓公眾了解,為甚麼李氏多年來都是傳媒眼中的寵兒。蔡東豪則以少有的近萬字長文,回顧他由千禧年開始,同時以旁觀者和科網參與者的身份,分析李氏的過人之處,而香港人又如何從他身上看到自己。

傳媒人眼中的李嘉誠時代

撰文:梁培里
      
"從70至90年代末,長實是沒有正式公關部的。與傳媒溝通主要靠兩位董事兼任。早期(60-80年代)是盛頌聲,其後是洪小蓮(80年代-2000年)。但和記黃埔及長實的附屬公司,反而各自有公關部及聘用公關公司。前者與傳媒的關係,往往建立在人與人「有公有私」的交往上,視乎不同人的性格和處事方式,沒有一套既定本子,可是說更具彈性和人性化。"

香港人都從李嘉誠身上看到自己

撰文:蔡東豪
      
"與其說香港人仇富,不如說香港人討厭社會出現的種種不公平,例如最需要幫助的社會階層得不到幫助。Steve Jobs創造出iPhone,他因此而富有,有沒有問題?相信香港人的答案是沒有,那麼馬雲呢?馬化騰呢?我相信答案是,香港人寧願選擇「公平的不平等」,也不要「平等的不公平」,因此真正的問題是,李嘉誠的富有來得公平嗎?"


︎更多內容:《就係香港》試刊號專頁
Let’s Read HK Together,按此立刻訂購!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