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024

沙頭角的Social Hub



「在沙頭角居住的有三種人,一是真正的客家原居民,二是像我阿爺一輩在戰前戰後因各種原因南下的人,最後一種便是原先在海上居住的漁民——蜑家人和鶴佬人,他們後來都獲安置搬進了沙頭角邨居住。」

1月1日起,自1951年被列為邊境禁區的沙頭角進一步開放,每日最多可讓1千名遊客申請禁區紙後到訪,旋即吸引不少本地團及市民紛紛報名申請,一二月的週末名額已幾近爆滿,希望能一窺管制站後的禁區面貌。根據政府統計數字,截至2020年末,沙頭角禁區常住居民人口大約四千,當中不少居於「沙頭角邨」,亦是坊間照片經常拍攝到的彩色矮樓。「在沙頭角居住的有三種人,一是真正的客家原居民,二是像我阿爺一輩在戰前戰後因各種原因南下的人,最後一種便是原先在海上居住的漁民——蜑家人和鶴佬人,他們後來都獲安置搬進了沙頭角邨居住。」在沙頭角出生成長,後來移居外地,並在疫情期間重新搬回沙頭角居住的Steve分享道。

位於新樓街的王昌泰盒子 @wcthub ,前身為王昌泰穀米和王昌泰傢俬,米舖早於三十年代便開業,由Steve的爺爺一輩創立——從當年保留下來的進貨簿和發貨簿可見,王昌泰與荔枝窩、鎖羅盆、鹿頸、谷埔等對岸村落關係緊密,是村民往來沙頭角趁墟買賣的地方之一。「以前的新樓街便是『趁墟』所指的墟市,因為新樓街連接沙頭角碼頭,漁民上岸後也會直接拿海鮮過來售賣。當年新樓街十分熱鬧,開滿地舖和排檔食肆,後來那些排檔食肆搬到現在街市內的熟食中心,而整條新樓街的上居下舖建築都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沙頭角「王昌泰盒子」策劃人阿史解釋道。



適逢沙頭角禁區開放,阿史利用王昌泰店舖位置籌辦為期一個半月的「王昌泰盒子」計劃——「盒子」意指英文裡的Hub(社交空間),亦呼應著這個計劃的開端,一切都是由Steve找出來的一個月餅盒開始。月餅盒內有店舖昔時的數簿、單據、商業登記證等,亦有Steve家中長輩當年的超速駕駛罰單、政府信函、家書、相片等,如今一一陳列在王昌泰盒子內的左方,右方則有幾層高的木架,擺放多家獨立書店選書和本地手作品牌產品等。「我們想從沙頭角的真實生活出發,讓來到的人可以見到以前沙頭角人的生活面貌,同時希望把沙頭角沒有的元素帶進來。」阿史補充道。除了兩邊展示的物品外,阿史和團隊成員亦籌劃了不少活動,例如在盒子內搭建影樓,邀請居民前來拍攝留念,又舉辦活動讓市民能夠親臨沙頭角參與。

對於市民大眾而言,沙頭角這片禁區充滿了神秘感和新鮮感,除了平日在新聞圖片見到的彩色「沙頭角邨」、全港最長碼頭「沙頭角碼頭」和新豎立的「日出沙頭,月懸海角」牌匾外,對這地方的認識並不深。對於沙頭角居民而言,開放則代表著打破生活日常,需要時間適應居住地方多了遊客出沒,同時或會為社區帶來不同生機。短暫逗留「王昌泰盒子」的期間,便見到本地遊客細閱兩旁展品,又見旁邊店舖的姨姨拿著水果過來與阿史和團隊成員分享,再拿著阿史從一海之隔的梅子林採摘回來的娃娃菜離開,也有遊客三三兩兩遊走在新樓街上,好奇探看「王昌泰盒子」內部。雖然只有短短一個半月時間,或許這個「盒子」能夠成為一道橋樑,令初次到訪的市民好好認識沙頭角,同時讓沙頭角居民能夠呈現他們的故事。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