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近日路牌換上新字體,脫離了大眾對路牌設計的慣性認知,亦有著功能上的缺陷,因而引起社會關注,可見每種街頭字體都有本身的特色和作用,同時亦形成獨特的城市風景及視覺文化。

香港街頭處處可見不同字體的文字,且以不同形式出現:店舖招牌、貨車噴字、路牌、街招、告示......每日匆忙行走其中的我們,或早已習慣這種「理所當然」。但近日路牌換上新字體,脫離了大眾對路牌設計的慣性認知,亦有著功能上的缺陷,因而引起社會關注,可見每種街頭字體都有本身的特色和作用,同時亦形成獨特的城市風景及視覺文化。

除了正規的字體設計師,近年坊間亦多了一些「民間造字人」,嘗試整理這些街頭字體,並慢慢建立電腦字庫,希望在它們消失前留下一份記錄。在2020年眾籌成功推出「李漢港楷」和「李漢通楷」的李健明 @leehon_hk,當年因發現爸爸的工作伙伴李漢所抄寫的字稿,而萌生起將這種從前常用的招牌字體進行電腦化,從約4,000字的手寫字稿,慢慢發展成如今近8,000字的「李漢港楷」字體,並從字體衍生出書籍、鎖匙扣等文創產品,甚至融入到藝術之中。「stencil(鏤空)字體在英文字體中是很常見的,但中文卻很難。我當初也不知道原來自己製作了第一套電腦化的中文stencil字體,一切都是因緣際會。今次展覽的通花鐵閘作品,便參考了在街頭觀察到的通花鐵閘花紋,配合我們本來的勾通字去創作。雖然如今做招牌的生意越來越少,但這些產品和創作,我相信是能夠相輔相成的。」

近日李健明與另外三位本地「造字人」邱益彰(監獄體) @prison.gothic、阮慶昌(娉婷木蘭)@enextype 和陳敬倫(爆北魏體)@master_ksir 一同在設展,並以新春為主題,由不同字體延伸出各自的創作。監獄體創作由昔日人手切割的路牌字體衍生而成,字型、筆畫和佈局都與平日看到的不同;爆北魏體是另一種往日常見的招牌字體,氣勢尤其磅礴,娉婷木蘭正好相反,較著重整體的圖案感,看起來靈巧柔和。「李漢港楷、爆北魏體和監獄體,三者都是現有的字體,從舊文化、舊事物中衍生,是城市原來的一部分,但娉婷木蘭體卻全新創造的一種字體。其實近年出現了很多有心的造字人,創造全新字體,希望能夠讓大家知道,香港字體發展有新也有舊。」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