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他花利街夾於威靈頓街和結志街之間,東西兩邊則分別為卑利街和鴨巴甸街,都是中環知名的街道,但相信在中上環上班的人,大多卻未必知道這條小街的存在,更不知悉原來士他花利中將曾經參與那場由威靈頓公爵主帥、打敗拿破崙的滑鐵盧戰役。

有些街道名字,唸出來時總是很翹口,例如士他花利街。

如同一些香港早年落成、以殖民官員名字用音譯方式去命名的街道一般,士他花利來自Straveley(Lieutenant-General William Staveley,1848-1851年間曾任駐港英軍總司令及署任港督)。中上環作為香港最早發展起來的城區,這種例子尤多:砵甸乍街、般咸道、羅便臣道和麥當勞道等都以早年的港督命名;以英國軍官名字命名的同樣不少:閣麟街、德己立街、結志街、嘉咸街和蘇杭街等等都是。但當這些外國姓氏音譯為中文時,對當時不諳英語的華人來說,不時會因為讀來很翹口而改用別號去稱呼,例如石板街可能比砵甸乍街更為人熟悉,而原來的乍畏街(Jervois Street ,以駐港英軍總司令General Sir William Jervois命名)後來更改為易記的蘇杭街,反正當時街上因為販售蘇杭絲綢布匹而著名。


士他花利街夾於威靈頓街和結志街之間,東西兩邊則分別為卑利街和鴨巴甸街,都是中環知名的街道,但相信在中上環上班的人,大多卻未必知道這條小街的存在,更不知悉原來士他花利中將曾經參與那場由威靈頓公爵主帥、打敗拿破崙的滑鐵盧戰役。畢竟當下的士他花利街,看起來像是一條不起眼的小巷,街上除了數幢五十年代興建的舊唐樓、樓下有兩三家舊式商店,以及街尾的茶餐廳外,街上散落著雜物和垃圾,旁邊只有一個十分隱蔽且設施簡陋的口袋公園(另一邊出口為鴨巴甸街),根本不會察覺原來這裡還有華安里和乾秀里兩條小巷。

自市建局位於卑利街/嘉咸街的重建項目啟動以來,這個街區面貌已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全港最古老的嘉咸街街市範圍明顯大大縮小,而街市四周被高聳的樓宇地盤包圍,街市檔販經年在工程噪音下營生更不在話下。來到不起眼的士他花利街,原來接駁到結志街的一端,因為聳起了居高臨下的樓宇地盤,而變成一條掘頭巷般,對下方的唐樓及公園造成巨大壓迫感。也因為工程如火如荼在進行,每次經過時,就像目睹著一條街道一天天被荒置和頹毀的過程一般。當重建項目在2025年完成之後,它又會變成怎樣子?


與士他花利街交界的威靈頓街,同樣在經歷新舊交締的過程。雖然位於士他花利街對面那幢優雅的唐樓尤在(威靈頓街99F,1945年入伙) ,然而接近皇后大道中交界重建後的The Wellington,已成為雲集城中著名食肆包括大班樓的商廈;與鴨巴甸街交界的位置,當蓮香樓在去年8月結業後便一直空置,不遠處仍有舊式當舖和海味店等,但街上也有一些舊商店如始於七十年代初的永利銅鐵已經關門。

因為下方便是繁忙的皇后大道中,威靈頓街百多年來一直都是一條繁華的商業街道,除了多家歷史悠久的著名食肆、還有文儀用品、五金裝修、裝裱、乃至時裝店、花店等等,相當多元化,周邊多條街道也互相依存著。但無論知名如威靈頓,或隱蔽如士他花利,是大街還是小巷小里,都只能被動地承受著因為重建而來生生滅滅的生命周期,分別只是,誰會被記住,誰又會被遺忘。




© 2022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